30歲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30歲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扎克伯格20歲創辦社交網站臉書,

潘石屹29歲創建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俞敏洪31歲創辦新東方,馬雲35歲創辦阿里巴巴,

王健林35歲擔任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石37歲任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你說成功有捷徑嗎?

很多我們能叫的上名字的成功人士在3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踏上了成功之旅。

他們不靠背景,單憑實力,這樣的成功如果不走捷徑的話得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實現。有的人終其一生也無法企及。

30歲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古典在《躍遷》一書中就明確地告訴我們:成功是可以走捷徑的。這條捷徑是把握規律、高手戰略和破局思維。

30歲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把握規律,事半功倍

大衛·霍爾克是一位英國畫家,在國際畫壇頗具影響力。在他參加一次畫展時發現一批人物素描,這批素描每個細節處理的都十分細膩,他在感嘆畫家的畫技精巧的同時也發現,這批素描竟然是一位畫家在一天之內完成的。他感到十分不可思議。

這麼大批量精美的畫作怎麼可能在一天之內完成呢?就是當代大師也無法做到啊。

於是,大衛·霍爾克開始研究這批素描是怎樣被創作出來的。

在翻閱大量資料後,大衛·霍爾克發現這批畫作很有可能用了“暗箱”技術(類似投影技術)。

大衛·霍爾克在整理了近500年來幾乎所有的繪畫作品,分析證實:在16到19世紀,有大量畫家使用了“暗箱”技術付諸進行繪畫。其中可以確定使用這一技術的就有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

雖然那個時候的畫家們借用了一些手段,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畫作的確精美絕倫。我們無法因為他們使用了技術就不去承認他們帶來的貢獻。

這批藝術家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成了讓我們更敬仰的存在。但我們在看到他們的同時卻沒有再看見過他們腳下的“巨人”。

30歲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現在很多高考學生為了多考些分數每天拼命練習畫畫技術。

我高中的同桌就是學習美術的,高中三年,她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是畫室,用掉最多的是鉛筆和畫紙,畢業的時候,她把所有的練習放到一起竟比她還要高。

但她高考的時候成績並不算很好,現在做著和我們一樣的工作,再也沒有畫過畫。

古典在書裡說:“沒有一個人是僅憑努力、天賦、機遇而獲得巨大成功的。躍遷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層規律,激發了個體的跨越式成長。”

其實,我並不知道,如果我的同桌使用了“暗箱”技術會不會在繪畫領域有些許成績,但最可悲的是她到現在都不知道“暗箱”技術的存在。

30歲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高手戰略,只打甜蜜區裡的球

股神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是非常好的朋友,甚至可以拿到最新的內幕消息,但是巴菲特從未投資過微軟。

為什麼呢?

巴菲特說:“我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圈子,我就待在這個圈子裡,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

這種觀念並非巴菲特獨創,“史上最佳擊球選手”泰德曾在《擊打的科學》中提出過這樣的觀點:正確地擊打甜蜜區的球,忽略其他區域的,就能保持最好的成績。

也許這種觀點聽起來投機取巧,執行起來會十分容易,但是我們忽視了這種方式要求我們必須付出極大的專注力。

在甜蜜區以外的球往往都會帶著極大的誘惑力,就像比爾·蓋茨的微軟。

只要我們能夠忽視誘惑,專注在一個領域,也可以在這個領域做到最佳。


30歲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我大學老師的孩子從3歲開始學習長笛,剛開始的1年,很難吹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就連我老師都曾經和他說過:不行就換個別的樂器學。但是他自己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到現在已經堅持了7年,他不再是被人想要勸退的學生了。每到過年,我老師總會叫他家孩子出來給大家表演一個小節目。

如果想要做出點成就就不要什麼都去嘗試,專注一個領域,走好腳下的路。

帶我寫書評的老師年前從公司離職,在她離職後不到24小時就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不是因為她什麼都會,是職場的萬金油,而是因為,她把全部的經歷都投入到自己工作的領域,而挖走她的公司就是在寫書評時候認識的。

專注一個領域也許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太多好處,但是久了,你就會成為這個領域裡的資深元老,懂得自然也就比別人多。


30歲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破局思維,升級思考

高手解決問題往往會直接看到本質。

每年數以千億的資金流入非洲,並沒有解決非洲的貧困問題。因為非洲不是因為沒錢而貧困,是因為他們貧窮的是政治是心智。

很多問題並不像表面展現的那樣,找到根源才能完美解決。

高手,正是那個能在最短時間找到根源的人。

古典說:“高手並不是能力比我們強、智商比我們高,定力比我們好,只是因為他們思考比我們深、見識比我們廣,他們看到了更大的系統。”

30歲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20歲的成功靠得是背景,天生的;

30歲的成功走得是捷徑,並不平坦;

40歲的成功靠得是機遇,可遇不可求;

50歲的成功才是因為努力,要拼命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