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孩子的啟蒙教育?找突破口,提前介入很重要

最近一直關注家庭教育,聊起孩子總是滔滔不絕,因為我也是當局者,不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又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所以我也向通過平臺聊一聊孩子的教育問題。


如何做好孩子的啟蒙教育?找突破口,提前介入很重要


1、找突破口,舉一反三,引導式教育

很多家庭都喜歡跟風,比如培訓班,別人報了鋼琴,音樂老師說,鋼琴是樂器之王,那肯定是好啊,於是都去報了鋼琴課;有人說男子說吉他,以後可以彈唱,獨領風騷,多有感覺,就給孩子報了吉他課。


如何做好孩子的啟蒙教育?找突破口,提前介入很重要

錯誤:家長希望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學這學那,導致樣樣不通。

解決:找突破口,舉一反三。

案例:有一位家長的故事讓我很有感觸,她的大女兒在家裡背誦學校要求的增廣賢文,誰都知道背古文很枯燥,結果有趣的是,小女兒耳聽目染,居然比大女兒背的還好,要知道小女兒剛剛上幼兒園,每天蹦蹦跳跳的在家長面前炫耀。其實這就是突破口,於是家長利於業餘時間找來了動畫版的唐詩等古籍,陪著小女兒一起學起了古代文學,一個假期的時間,小女兒熟讀唐詩好多首,很愉快地引導了女兒學習,簡直就是意外之喜。

所以,引導式教育,不是以家長固有的教育理念為中心去引導,因為誰又知道你的那套是否適合孩子呢?正確的引導,應該是以孩子為中心,發現她身上的美好,挖掘她的潛能,循序漸進。

孩子是一張白紙,你是她手中的筆,畫畫的人是她,什麼樣的筆畫什麼樣的畫,你得幫她選擇好筆。

2、早點介入,晚了可不好,早期多費點時間,以後你會輕鬆許多

案例:有一名家長最近很得意,說家裡連兩個都超級聽話,晚上叫一聲,“刷牙啦、洗臉睡覺啦”,兩個孩子都自覺的自己洗洗刷刷上床去了,家長一點都不用操心,聽得旁人好生羨慕。問起該問家長,你怎麼那麼幸福,我家的都要服務到“牙齒”,所有事情都要做到位。


如何做好孩子的啟蒙教育?找突破口,提前介入很重要

錯誤:保姆式教育,寵壞了孩子,累壞了自己

解決:早期介入,適當學會偷懶,別什麼事情你都幹了。

其實家長白天都要忙忙忙,晚上還要帶孩子,哪有那麼多的功夫管著管那,所以早期提前介入,就是為了後期的“偷懶”。那什麼時候介入呢,其實孩子只要有一絲行為意識的時候就可以介入,比如手髒了洗手,陪娃讀書談教育,都是介入的方式。

案例:你送孩子上輔導班的時候,孩子是自己上樓,還是你把他送上去的?

同年級的孩子上舞蹈班,很多家長都是一直把孩子送到班級,然後再幫她穿好衣褲的,而這位家長是送到樓下,讓孩子自己上樓,自己穿衣。有人說,你也太膽大了。其實這位家長有很方法,第一次的時候,默默跟著孩子,上的電梯,家長從一側爬樓梯上去,還是挺用心的,在門口等了一段時間,進去看了一眼,發現孩子穿反了,立即糾正;這樣的情況經歷一次兩次,孩子就能夠獨立了。

你說,這樣的介入一次兩次,後期還需要你做什麼嗎?提早的介入,可以減輕你的負擔,放開你的雙手,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做好,並且很優秀。

提前培養孩子的自理、自律、自學的生活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是每個家庭都期待的,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加油吧,文筆有點粗糙,但都是艾娃爸爸帶娃心得,謝謝,記得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