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者的思維是開放的

思維模式的開放性是批判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徵。

偏見和保守是我們的本能,批判性思維要克服克服要超越它。

一個乞丐心滿意足地躺在地上,在他前面有一根討飯棍和一隻破碗。

一天,這個乞丐面前出現了一個穿戴整齊的年輕律師,律師對他說:“您好,您的一個遠房親戚不幸去世了,留下了3000萬美元的遺產。根據我們的調查,您將是這一筆財產的唯一繼承人,所以請您在這份文件上簽字,這筆遺產就將屬於您了。”一瞬間,一無所有的乞丐變成了富翁。

有人問他:“你得到這筆3 000萬美元的遺產後,最想幹的是什麼事?”翻身乞丐回答說:“我首先得去買一隻像樣一點兒的碗,再去買一根漂亮的棍子,這樣就可以像模像樣地去要飯了。”

乞丐的回答讓人哭笑不得,他已經成為大富豪,卻還在用乞丐的思維方式,想著怎麼更體面地乞討。這就是典型的思維的固化。

我們在初中甚至小學的時候就知道,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而在實際上,隨處可見聽從一面之詞的盲從和錯誤決策。人們往往被傳言所左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傳言與已有的、流行的想法相符合。進步來自於新的觀念,來自於不同文化的交流。但是任何一種新的觀念,都會面對如潮般的質疑。人們的反應幾乎是下意識的,這是一個新的觀念,因而也就是一個糟糕的觀念。

例如,自1847年開始,為了要求醫生在檢查產婦前洗手的提議,維也納醫生塞梅爾威斯受盡了前輩、權威和同仁的嘲諷、冷眼、排擠和打擊。儘管事實勝於雄辯,儘管這個簡單的辦法在任何地方實施都能把產婦死亡率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正統和專家們就是不承認。其中的原因有社會心理因素。因為有些醫生認為這隱含著他們的手不乾淨的意思。作為社會中受人尊敬的上流紳士,他們不能接受這樣的暗示,更不能容忍他們是產婦死亡的罪魁的想法。也有認識和觀念方面的原因。因為傳統的希波克拉底體液說認為每個人的疾病都是特殊的,這些產婦的死亡不可能只是來自一種原因。即使那些實際履行他的洗手建議的醫生也不相信他的理論:產褥熱是手不乾淨引起的。當時公認的觀念是疾病是通過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瘴氣傳播,那種人的手指上藏有傳染病的想法是荒謬的。權威們還用經驗和實證主義的旗號來反駁看不見的“屍體微粒”的假說,認為是不科學的。

塞梅爾威斯努力宣傳自己的觀點,可是沒有多少作用。挫折使他暴躁怨恨,他寫文章把不肯採用他方法的人罵成殺人犯。但這樣做只能受到更多的嘲笑。最後連他的老婆都認為他有精神問題。他於1865年被送進瘋人院。幾天後,他就因為進瘋人院之前最後一次手術手指受傷感染而死。

人喜歡趨同和直觀的感受。

就是說,人容易被膚淺的、片面的、簡單的東西迷惑。人們總是喜歡大家都同意自己的觀點;而不喜歡唱反調的人,也不想聽不同意見。被人反對的感覺天生就不好。人具有愛舒適的天性,使我們願意順從潮流,使我們喜歡直觀和一致的東西,不願意注意和深究不一致。我們可以推理,但是喜歡直接、容易和大包大攬、黑白分明的結論。要麼一切都如此,要麼一切都不如此。我們不想細緻地問證據到底是什麼,到底支持不支持結論。在相信結論之前我們總是忘記問一聲:還有別的事實嗎?還有別的解釋嗎?

我們喜歡那些容易理解的事情,而容易理解的又是熟悉、簡單的模式或敘述。至於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我們不打算去探討或者不知道如何探討。我們傾向於最先讀到的說明,只要它符合我們熟悉的感覺,覺得似乎是對的,而這恰恰是錯誤的源泉:錯誤比真理更舒服,更容易被發現,因為它總站在你這邊,總擺在桌面上讓你唾手可得。

人類天生不是批判性思維者,像跳芭蕾一樣,人天生並不用足尖走路,這是學習來的技巧。

觀念也是認識的障礙。

我們接受的觀念,不但不一定真,還有可能進一步成為束縛我們思想的牢籠。阻礙我們學習的,常常是我們已經知道的東西。知識雖然被認為是可靠的,其實也有侷限性,它既可以是力量,也可以是障礙。

已有的印象和觀念,有先入為主的優勢,他有可能成為頭腦中過濾其他信息的框架,形成頭腦中一些認知的偏見和盲點。即使後來有不同信息存在,它們也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利器才能穿透大腦中已經形成的障礙。

觀念形成後,人天生的那種證實偏向或者信念保持傾向會幫助它抵抗不同觀點的進攻:人們容易認出和他們已經知道、傾向的觀點一致的事實,看不到他們不想看到的東西,即使在局外人看來證據如此確鑿不可否認。

信念保持,是一種讓事實服從信念,而不是信念服從事實的傾向。它運用證據來維持而不是引導我們的觀點。當我們堅信一個觀點時,我們傾向於:

尋找支持我們信念的事實,不尋找、避免或者忽略對我們不利的事實。

根據是支持還是反對我們的信念來衡量一個證據的好壞、重要性,信念支配了我們對證據的評估,而不是證據的評估決定我們應該相信什麼;

即使在面對大量反面事實的情況下,只要我們能發現一些支持。不管多微弱,也要堅持我們的信念。

信念保持的傾向從根本上影響我們的理性思考。我們不願意尋找反面的替代的理論。一個批判性思維者需要清醒地意識到人性的這個弱點,主動地檢查自己的思考,看看它是否影響著自己的選擇。

思維方式的開放性,是指突破了傳統思維的狹隘眼界,思維向度不限於某種同定的思維框架之中,能通過與外界的交流,不斷汲取新知識、新方法,做到多視角、全方位地看問題。正因為如此,開放的思維方式與把事物彼此割裂開來、孤立起來、封閉起來,使思維具有保守性、被動性和消極性的形而上學思維是根本對立的。

你或許是喜歡電影藝術,所以只同談論電影的人交流,將其他人置之思維之外,更把除電影以外的東西視為與己毫不相關的事物,你或許認為,這樣你的研究領域會顯得更加純粹?然而實際上,褊狹是一把利刃,切斷了你許多獲得靈感的機會和溝通的渠道。封閉的思維空間像一潭死水,是永遠沒有機會進步的。我們無法掌握所有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那麼只有交流,放寬思維的空問,善於吸納他人的思想,走入他人的領域,才能夠增長智慧。

我們也只是人,而不是神。我們的思維也必須不斷地接受新的想法的刺激,否則就會枯萎。徹底孤立一個人,切斷書籍、報紙、收音機、電視等所有外界的資訊來源。在這種情況下,智慧會因為缺乏營養而死亡,使一個人的意志力迅速崩潰。

因此,當你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準備睡覺的時候,不妨先想想自己是否已經把思維關在社會和文化的集中營內?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有沒有阻礙開放性思維的發展?只有不斷地反思,你才有可能掃除偏見,打開思維的空間,讓自己的智慧不斷增長,從而更好地為自己服務。

簡言之,批判性思維者的思想是開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