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進階國際都市又一標誌!“中國扇”——上海大歌劇院正式開工

10年後,20年後的上海是什麼模樣?

在《上海2035規劃》中是這樣描述的,上海將邁入全球城市行列,成為一座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上海進階國際都市又一標誌!“中國扇”——上海大歌劇院正式開工

未來的上海將在全球城市格局中比肩紐約、倫敦、東京等的重要“全球性節點”。

眾所周知,歌劇被譽為“藝術皇冠上的明珠”,是考驗一個劇院乃至一個國家藝術水準和製作水平的試金石。

而作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重要載體的上海大歌劇院終於於今日(12月18日)正式開工建設。

上海大歌劇院選址於世博文化公園,建築形體取“中國扇”之意,並結合歌劇藝術的動態美感,以螺旋上升的標誌性形體覆蓋場地,體現中國建築審美風格。

上海進階國際都市又一標誌!“中國扇”——上海大歌劇院正式開工

項目總建築面積146338平方米(其中地上75204平方米,地下70774平方米,地下通道面積360平方米)。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四類功能用房:演出用房、劇目創作排練和製作用房、歌劇展示和藝術教育用房、配套設施和輔助用房等。

其中演出用房採用大、中、小三個歌劇廳的組合模式,座席設定符合中國歌劇觀眾的欣賞習慣,兼顧聲學效果和視覺效果完美性。

上海進階國際都市又一標誌!“中國扇”——上海大歌劇院正式開工

劇目創作排練和製作用房,包括1:1合成排練廳,為合唱、樂隊、舞蹈、獨唱、器樂設置的不同大小排練廳10個,排練房54間,歌劇創制工作室和舞美道具製作用房等。

歌劇展示和藝術教育用房,包括歌劇展示、歌劇視聽室、藝術家零距離平臺、學術報告廳、多媒體互動空間、歌劇教室和親子藝術園地等。

配套設施和輔助用房等,包括運營管理、管理服務、舞臺技術管理、工程技術管理、物業管理、設備機房、安保機房、觀眾服務用房和車位等。

根據對未來幾年上海演藝市場快速發展的科學預測,上海大歌劇院開業後第一年演出目標為650場,觀眾65萬人次;前5年平均年演出目標720場,年觀眾75萬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