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弓箭的殺傷力究竟有多大?

在古代,要說到遠程打擊力量就屬弓箭為主了。我國使用弓箭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

古代弓箭的殺傷力究竟有多大?

據傳,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齊建國之前,在廣袤的齊地上又一個強大的部族——東夷,它與炎黃以及後來的苗蠻等部族一起構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主幹。

齊地物產豐美,東夷人長期從事漁獵,使得齊地的發展遠遠超過其他區域,所以說東夷人經常受到外來部族的侵略,在長期的反侵略戰爭中,東夷逐步形成了一個軍事經驗豐富、能征慣戰的部族。並在長期的反侵略戰爭中發明了弓箭。在一些古文中也有些許蹤跡,例如:《說文》謂:"夷,東方之人也,從大從弓。"

中華民族發展的長河中,侵略與反侵略無時不刻不在發生著,弓箭作為戰爭的特殊載體,似乎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遠程打擊手段本就十分的匱乏,弓箭作為行之有效的打擊手段,自然承擔起了戰爭殺戮的重任。

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弓箭不斷被改良著,但是依舊無法擺脫原始的面貌,似乎直到弓箭被從戰爭中淘汰掉,仍然是原來的面貌。

那麼,古代弓箭的殺傷力究竟有多大?

根據弓的力度不同,以及使用者的臂力不同,弓箭的打擊也是不同的。當然了歷史中也是有關於弓箭打擊效果實例的:例如:漢朝名將飛將軍李廣在打獵時,誤把伏石當成了老虎,引弓射之,箭頭居然都沒到石頭裡,《大明一統志·永平府》記載:"射虎石:在府城南八里,漢將李廣夜出見虎,彎弓射之,至沒羽,比明乃知為石。"當然了,這都是傳說,具體真假無從考證。

古代弓箭的殺傷力究竟有多大?

古人經常用'百步穿楊'來形容神射手,那麼古人說的這個百步究竟有多遠呢。按照古人身高推論的話,一步大約在0.5m-0.8m之間,那麼百步的話,大約在50m-80m之間,那我們按照最遠距離計算的話,弓箭在80m的距離上還是十分有殺傷力的。在古代的軍隊中,能成為弓箭手是需要有相當的實力才行,不僅要身材魁梧,而且還得臂力過人。我們可以認為古代的弓箭在50-80米的距離上還是具有相當大的殺傷力的。

如果老鐵們有什麼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