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介紹了古埃及工藝美術發展的宗教和政治背景,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古埃及究竟創造了哪些迷人的藝術作品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陵墓與神廟建築設計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提到埃及建築,最耳熟能詳的還要屬金字塔,作為法老的復活地點,可以說是自帶神秘屬性加成,而且金字塔內部還被寫上了咒語,誰要是打擾了法老的安寧,誰就會遭到詛咒。

據說在之前就有幾個考古專家進入了金字塔,在回家後的幾年裡都相繼離奇死亡(可怕,趕快念兩句馬克思主義萬歲,阿彌陀佛!)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這些金字塔主要建造於古王國時期,其中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也是最有名的。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金字塔在外形上看,就像沙漠裡一個個的小沙丘,整體就是一個放大版的正四稜錐。

但是為什麼古埃及人要選擇這個形狀呢,建個圓球象徵太陽改名“球字塔”聽起來也不錯?

顯然埃及人並沒有按照這種簡單粗暴的思路來,在法老烏納斯(大概和維納斯是親戚)的金字塔文上說:

“為法老建立起登天的梯子,讓他可以藉由此登到天上”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這就不難理解了,法老的終極目標從始至終都是要上天,和太陽肩並肩可是他們畢生的夢想,活著做不到,只能死後通過金字塔把自己送上去。

而且這種角錐體建築還可以使建築本身免受風沙的襲擊,一舉兩得,絕對是最佳選擇。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而從金字塔的結構上來看,它是由一塊一塊非常大非常重的石頭堆起來的,是典型的磚式結構建築物。

而且每兩塊石塊之間沒有任何黏著物,完全靠石塊的相互疊壓和咬合壘成。

雖然方法聽起來很EASY,就和搭積木一樣擺擺好,但是最令人不解的是這麼大的石頭塊子,在那個沒有起重機的年代,古埃及人到底使用了什麼神奇魔力把他們堆起來的呢?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有說是用了10萬人,花了30年用蠻力硬放的。

也有說古埃及人掌握了我們不知道的高超的建築方法,還有人說是外星人給建的,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也可以自己想一想,說不定就被你猜中了呢。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至於金字塔的作用,在上篇文章中我們也有簡單的提到過。

在功能上,它是用來埋葬法老及貴族的地方,被看作是法老復活重生的地方。

而在思想上,金字塔被看做是法老權利的象徵,用來實現對人們的思想控制。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到了中王國時期,金字塔從潮流前線逐漸退出。

這主要的原因是埃及要把首都遷往底比斯,這個地方位於尼羅河上游的高山峽谷地帶,地勢不夠開闊,因此建造不了大型的金字塔。

但是法老一看這哪行,我的墓沒了,沒有地方復活了,還怎麼和我的蔡根花寶貝長相廝守。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於是折磨著工匠們是苦思又冥想,最後想出了個法子,因地制宜,我們來挖山,將法老們的陵墓與山地的地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石窟陵廟,被稱作巖崖墓。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新王國時期,法老的陵墓形式變為隱蔽的地下墓室。

但是墓室轉為地下帶來的影響就是法老的陵墓只剩下了功能上的用途,並不能在思想上對人們有所影響。

為了尋找新的可用於控制人們思想的建築載體,法老這群潮BOY又有了新想法,那就建個神廟吧。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大家要把它當做是咱們死後靈魂居住的地方,一起在這開party!於是乎,以神廟建築為代表的時代到來。

石造建築的修建達到了歷史的頂峰,成為新的權利的象徵和宗教的體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阿蒙神廟。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而且歷代法老在修建神廟的時候,也把神廟當做宣傳個人形象的有力工具。

會將自己一生的功績通過文字或者圖畫刻於神廟之上供後人瞻仰,好讓後人看看自己是多麼的優秀,鞏固自己的地位。

不過無論是神廟還是金字塔,它們作為石造建築,都是利用巨石材料來模仿木質結構的藝術效果,建造出許多磚式結構建築物。

而在建築的裝飾上,熱愛生活的埃及人也積極地從環境中尋找靈感,因此在埃及建築的柱子上,你會發現大量模仿植物雕刻出的裝飾線,這展現出古埃及裝飾藝術中自然風格。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古埃及的器物設計

古埃及人對自己生活質量要求很高,對於生活中要用的東西也是非常注重其功能以及審美。

因此埃及的器物設計歷史非常悠久,而且埃及人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除了坐看日升日落,潮漲潮退,還非常具有先進的科學創新精神,時不時的把各種物質拿來燒一燒,看能不能發生新的化學反應。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在埃及人的不斷嘗試下,首先被埃及人掌握的技術就是陶器的設計。

它產生於早期的新石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陶器為黑頂陶器。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在紅色的胚體上部或頂部施以黑色的釉藥,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關係。

黑頂陶器外形單純、飽滿,被廣泛使用於埃及人的日常生活。

在概括這種材料簡單,裝飾元素單一的製品的設計特點的時候,有一句話萬能句型可以被充分的套用:“xx設計古樸典雅,簡潔大方”,在這裡就可以被用來形容古埃及陶器的特點。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在有了陶器燒製的成功經驗後,古埃及工匠們是大受鼓舞,他們不斷嘗試將不同的物質組合在一起進行燒製,又成功地解鎖了玻璃的製造配方。

創造出了大量的玻璃製品,但是在當時古埃及人制造的玻璃並不是透明的。

因為在原料中有很多雜質,他們在銅、石上面提取玻璃的顏色,使製品呈現藍色,而且藍色穩定性更高,不易褪色。其效果如下圖: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在試過用火來加工泥土和沙子之後,這次愛探索的埃及人將目光放在了各種金屬上,並在加熱金屬的過程中發展出了金屬冶煉工藝,特別是對黃金製品的製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沒辦法,埃及人對太陽的愛讓他們對這種blingbling的東西完全沒有抵抗力啊,所以對黃金和寶石的熱愛程度非常高,並且還將兩者結合起來,發展出了成熟的寶石鑲嵌工藝。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其中最為著名的黃金製品應當是發現於埃及法老圖坦卡蒙陵墓中的“黃金面具”。

這位法老雖然19歲就英年早逝,但是他的陵墓是保存最完整。

他的木乃伊在發掘出來的時候,頭部罩著一個黃金面具,面具與真人的面龐大小相稱,正好罩在他的臉上。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左圖為黃金面具,右圖為圖坦卡蒙肖像復原圖)

面具上還嵌有寶石和彩色玻璃,前額部分飾有鷹神和眼鏡蛇神,象徵上、下埃及(上埃及以神鷹為保護神,下埃及以蛇神為保護神)

下面垂著鬍鬚,象徵冥神奧西里斯。這個面具可以說是集古埃及優秀黃金製造工藝於一體的產物,其審美和保存完整度都是最高的。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下面垂著鬍鬚,象徵冥神奧西里斯)

而在日常的傢俱設計中,埃及人則將目光放在了木頭上。

木頭是不能燒成有用的東西了,那就只好直接加工了。

於是乎又經過不斷地實踐研究,埃及人又成功的掌握了木工藝(這製造能力的全面性真是無敵了,各種加工技能都給我點滿)。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在埃及的傢俱設計中,工匠們會將許多平面裝飾因素向立體化轉化。

常常採用動物腿形做為傢俱腿部造型,充分顯示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勇氣和信心,顯示了貴族們對成為騎在豹子背上的男人的嚮往。

而且在設計中還十分注重傢俱的裝飾性,地位越高,所使用的傢俱裝飾性就越強,炫富,我們是認真的。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獨具特色的繪畫與雕塑技巧

古埃及人對圖形的處理,也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規律。

由於古埃及人非常注重事物的真實和完整,他們會覺得,你畫成什麼樣子,在冥界裡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所以在進行繪製的時候,他們特別注重每個部分是否真實反映了事物現實中的樣子。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比如他們畫人體時會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視角,表現人物頭部為正側面,眼為正面,肩為正面,腰部以下為正側面,

這是因為從側面看頭部輪廓最為清晰,眼睛則是從正面看;要表現出肩膀和胸膛的輪廓,需要從正面描繪上半身,而為了表現膝蓋和腳的形狀,就需要從側面描繪。

這種方法雖然在整體上看起來有些怪異,但卻全面完整的表達了每一部分的真實模樣,這一繪製方法被稱作正面律。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同樣的,古埃及人在繪製周圍風景時,也會使用不同的角度來描繪同一幅畫。

比如在繪製荷塘時會採用俯視圖,而在繪製魚時就使用側視圖,繪製樹木和小鳥時又會使用正視圖,

他們並不追求是不是從一個角度畫的,有點點像立體主義?

藝術家們只關心我是否將東西全部畫下來了,是否吧最重要的特點表現出來啦,即追求存在的真實性而非視覺的真實性。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這樣畫作之後,為了保證整個畫面排列有序。

埃及人在繪畫和雕塑的過程中就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規律:

首先就是要根據人物的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構圖位置,最尊貴的一定要畫的大大的,保證法老的C位。

其次填滿整個畫面,不留空白。(填塞法)

這種程式化的繪畫規律保證了古埃及壁畫及雕塑風格的一致性,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繪製圖像的新思路。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好啦,這篇文章就講這麼多啦,古埃及工藝美術部分就完結撒花了,如果有需要繼續瞭解的部分可以再下面留言告訴我們呀,BEY BEY,下期見啊。


【設計史發展NO.3】古埃及的藝術成果,不過就是某些人的紙迷金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