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有成為諾獎“黑馬”,但引起了數億人的關注


她沒有成為諾獎“黑馬”,但引起了數億人的關注



前幾日

2018和2019諾貝爾文學獎同時揭曉


她沒有成為諾獎“黑馬”,但引起了數億人的關注


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佈,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她沒有成為諾獎“黑馬”,但引起了數億人的關注




她沒有成為諾獎“黑馬”,但引起了數億人的關注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頒發,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他在遺囑中說獎金的一部分應頒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據諾獎官網介紹,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得主是法國詩人普律多姆。此外,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曾獲得過該獎。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了中國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大陸本土作家。

早前,長沙女作家殘雪成為該獎項熱門人選曾一度引發關注。遺憾的是,她最終無緣諾貝爾文學獎。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

認識一下這位女作家殘雪


她沒有成為諾獎“黑馬”,但引起了數億人的關注

殘雪,本名鄧小華,籍貫湖南耒陽,1953年生於湖南長沙。殘雪的父親鄧鈞洪,1938年參加共產黨,曾經長期在國統區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建國後曾任《新湖南報》(今《湖南日報》)社長。哥哥是著名人文學者鄧曉芒教授,鄧曉芒當年和楊小凱、易中天並稱武漢大學“湖南三傑”

殘雪只有小學學歷,17歲開始參加工作,先後做過銑工、裝配工、赤腳醫生、個體裁縫,但卻通過業餘文學創作成為作家,堪稱勵志典型。17歲在工廠上班時,她就讀完了《資本論》。她和哥哥從小愛好哲學,哥哥成了哲學教授,而她用文學來進行思想的實驗,進行哲學思考。

殘雪說自己的筆名有兩層對立的含義,一是高山頂上晶瑩的白雪,二是被汙染和踐踏的髒雪,而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將這兩級統一起來。


她沒有成為諾獎“黑馬”,但引起了數億人的關注


她的書被抱怨"難讀""天馬行空"


1985年1月,殘雪首次發表小說,至今已有六百萬字作品,被美國和日本文學界認為是20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文學最具創造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黃泥街》《蒼老的浮雲》《五香街》《最後的情人》等。


不少讀者對殘雪並不瞭解,讀過她作品的讀者中也有不少表示“難讀”。


在國外

她被人們稱作"中國的卡夫卡"

與在國內的情況不同,殘雪和她的作品,在國外產生了較大影響,甚至有

“中國的卡夫卡”之譽。


近年來,當上世紀80年代“先鋒派”作家們紛紛結束實驗性的寫作,投向現實主義的懷抱後,殘雪仍堅持文學實驗。其作品大多描寫底層人們充滿怪誕的生活體驗,其作品兼具東方的美感和西方的精神特質。

在國外的文學讀者圈子裡,她的先鋒文學或者實驗文學,有非常高的被認可度。她的小說成為美國哈佛、康奈爾、哥倫比亞等大學及日本東京中央大學、國學院大學的文學教材,作品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多次入選世界優秀小說選集。

她沒有成為諾獎“黑馬”,但引起了數億人的關注

如何評價自己成為熱門?

她自信說這是諾獎的“進步”

此次殘雪與加拿大女詩人安妮·卡森、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肯尼亞作家恩古吉·瓦 ·提安哥、俄羅斯女作家柳德米拉·烏利茨卡婭等成為獲獎的熱門人選。

殘雪在今年三月接受媒體採訪時,她還批評不少作家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並對諾貝爾文學獎也表示了不屑。

當被問道:“中國文學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在提高,尤其是莫言得諾獎之後,這個你怎麼看?”殘雪答道:“中國文學的知名度在提高,是因為世界上確實好作品極少,創造力減弱,傳統勢力仍佔上風……諾貝爾文學獎也不過是個以通俗作品為主的文學獎罷了,含金量很低吧。”

殘雪對自己很自信。在她看來,由於自己的文學太超前,不被當下很多讀者所理解,是自然的。她的文學是為青年人和未來而寫。


她沒有成為諾獎“黑馬”,但引起了數億人的關注



小學畢業自學成材

在北京居住多年之後,殘雪近年搬家到雲南,繼續生活和寫作。30多年來一直過著單調刻板的文學生活——七點鐘準時起床,九點鐘開始閱讀和寫作,一個半小時。下午兩點鐘開始閱讀和寫作,也是一個半小時。這期間她寫的是哲學書。鍛鍊以及晚餐後,她進入一個小時的小說創作時間,之後是英語學習時間。


在殘雪看來,“我已經60多歲了,功名利祿對我意義已經不大。我只需要專心對藝術、文學本身負責。文學給了我豐美的精神生活,也讓我的日常生活感到暢快。日常生活中,我連買個菜、跟物業打個交道,都有幸福感浸透。因為文學與生活,已經互相滲透。既有小市民的快樂世俗生活,精神上又有高級的極致享受。”

她沒有成為諾獎“黑馬”,但引起了數億人的關注


儘管殘雪的創作還大多停留在文學愛好者

和研究者的視野中

但這次諾獎熱潮,不管殘雪能不能獲獎

都將把這一“冷門”中國作家,送入大眾視野

說到底【獎項】一詞

終究是由某個群體的人

去對某個作家表示肯定的方式

它必然有自己的風格傾向

有些作家終生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這並不能證明他們就不是大師

得了諾獎的,也未必就能成為什麼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