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吳文英: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詩詞賞析|吳文英: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唐多令·惜別》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古代大多數讀書人共同的追求,他們身體和靈魂,總會有一個在路上。

不是遊學、交遊,就是宦遊、漫遊。

久而久之,他們的心頭,難免會有許多鄉愁。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這是遊子的鄉愁。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劉禹錫《秋風引》

這是貶官的鄉愁。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這是征夫的鄉愁。

遊幕終生的吳文英,更是不能例外。


宋之問在《渡漢江》裡曾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是因為作惡多端,唯恐連累家人,即便遇見了故鄉之人,也不敢打聽家裡的消息。

他的“怯”,很真誠,但不值得同情。

吳文英的“有明月、怕登樓”,是思鄉情更怯,不敢望明月。

和張炎的“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一樣,這裡也可以看成一種“翻轉”。

按理說,“對月懷人”“望月懷遠”,歷來都是文人墨客,最喜歡的規定動作。

到吳文英這裡,為何卻“怕”了?

飽讀聖賢書的文人,對於衣錦還鄉這件事,總是有著無限的嚮往和無限的堅持。

但理想很酷,現實太冷酷。

離開時豪情萬丈,歸來後卻空空行囊。

沒有一舉成名,拿什麼來慰藉當初的十年寒窗?

眼見困窘潦倒,即將平庸至死,吳文英的心裡,頓生一種往事如夢、萬事皆休的生命落空之感,即便這夜涼好時節,也只能是白白辜負了。

他的“怕”,是一種辛酸、一種無奈,後世的無數落魄書生,應該都能在此處找到共鳴。

遺憾的是,吳文英到老都沒有實現衣錦還鄉的夙願,終究“潦倒至死”,且“正史無傳”。

著實可惜了。

更可惜的是,古代的讀書人當中,極少有人能活成晏殊、賀知章,絕大多數,都活成了羅隱、張炎和吳文英。



葉楚橋,優質文化領域創作者,已出版《唐朝詩人的快意人生》《宋朝詞人的詩酒年華》。

楚橋讀詩詞,只寫最走心的文字。
不復制粘貼、簡單搬運;不堆砌辭藻、破壞原詩意境;不無病呻吟、借古人之口胡亂抒情。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葉楚橋 ,每天一起重溫最美古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