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樹抗震救災紀念館感受“新玉樹”精神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陳鬱報道)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玉樹發生7.1級強烈地震,涉及全州6個市縣19個鄉鎮,受災面積約3.58萬平方公里;涉及24.68萬人、2698人遇難、270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610萬元。受災最嚴重的結古地區,基本夷為平地。

以2010年7月10日玉樹州萬人誓師大會為標誌,玉樹抗震救災工作由搶險救災轉入災後重建。

為了銘刻這段慘痛的歷史,為了見證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磅礴力量。玉樹在唯一一個震後遺址格薩爾王賓館旁建立起了抗震救災紀念館,主要以遺址保護和地震災害展示為主,體現從廢墟中新生的“新玉樹”精神。

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感受“新玉树”精神

進入玉樹州抗震救災紀念館,有三處畫面極為動人。

第一處是剛進紀念館入口處的“大愛同心、堅韌不拔、挑戰極限、感恩奮進”幾個大字,這16個大字是送給曾經每一位為玉樹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付出全部精力、心血乃至生命的人們的。它的背面是由若干張反映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過程中點滴細節和感人場面的圖片組成的“大愛牆”,照片中記錄著地震時和抗震救災過程中的感人瞬間,咖啡色的照片組合排列成大愛無疆的“愛”字形狀。

“大愛牆”上,掛了滿滿當當的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公安民警衝鋒在前,醫療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新聞工作者奮戰一線,廣大援建人員、志願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傾情奉獻的生動時刻,這是在搶險救災的危機關頭,黨中央、國務院舉全國之力組織救災,與玉樹人民血脈共搏,千里馳援,創造了戰天鬥地的“高光時刻”。

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感受“新玉树”精神

第二處,是一組照片,照片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玉樹州體育場醫療救助點親切看望在地震中受傷的藏族女中學生卓瑪的場景。

當時,17歲的卓瑪由於地震,手臂被壓斷,正躺在病床上輸液,正在救助點慰問視察工作的胡總書記坐在卓瑪的病床邊上,緊緊握住卓瑪的手,問她:“疼嗎?”卓瑪流著淚水堅強地搖搖頭回答了:“不疼。”胡總書記又問她:“你想要什麼?”卓瑪擦拭掉臉上的淚水,揚起嘴角充滿憧憬地說:“我最想要的就是去北京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胡總書記看到堅強的卓瑪,彎腰把她抱在懷裡安慰,告訴她堅強勇敢。

無情的大地震頃刻間將扎西大同村全村263戶村民的房屋變成一片廢墟。沒有任何工具,三社社長才哇帶人不停地用手扒著、刨著,群眾一個個從廢墟中被救了出來。這時女兒打來電話,告訴他家裡的房屋全部倒塌,三個親人死難,這個噩耗猶如晴天霹靂,堅強的康巴漢子眼淚奪眶而出。猶豫了片刻,看到眼前仍然雜亂的廢墟,聽到廢墟下仍在呼救的聲音,他選擇了繼續刨挖,一直沒有停歇……一個個群眾得救了,自己卻失去了三位親人,他也顧不上料理家人後事,依然奮戰在救災現場的第一線,時任青海省委書記的強衛知道了他的感人事蹟後用藏民族最高的禮節向才哇表示了敬意。

這就有了強衛書記和才哇進行碰頭禮的瞬間照片,也就是讓記者印象深刻的第三張照片。

玉樹州抗震救災紀念館裡,還有很多讓人感動落淚的照片,它們無一不記錄著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戰場上,一件件捨己救人的英勇事蹟,一幕幕甘於奉獻的志願行動。對玉樹人來說這些用鏡頭捕捉下的這些記憶都是寶貴的財富,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無疆大愛玉樹永遠不會忘記,玉樹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擦去眼淚,感恩奮進。

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感受“新玉树”精神

“4.14”強烈地震已經過去10年,玉樹沐浴黨恩、祖國溫暖和全國人民的無疆大愛,自強不息、感恩奮進,完成了災後重建、轉型發展,踏上綠色崛起的新徵程。

10年間,玉樹實現了經濟大飛躍、基礎設施大提升、產業結構大調整、社會事業大發展、社會治理大改善、生態環境大變樣,各項事業穩步前進,成果豐碩。10年間,經濟總量由2010年的31.86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59.82億元,總量翻一番,年均增速4%。三次產業結構比,2010年為56:23:21,2019年為58:9:33,總體結構中第三產業佔比明顯提升,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2019年全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35167元,比2010年增長2.15倍;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9138元,比2010年增長3.53倍。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可可西里申遺、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等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生態移民、河湖長制實施,近31萬人享受到生態紅利,1.8萬人吃上了生態飯。經過歷屆州委州政府領導班子努力,玉樹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堅定了“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和行動自覺。總結、提煉、實踐“黨建引領藏區社會治理”的“玉樹模式”,使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