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古時清華 天子門生—國子監》靜休

《御題國子監門》
——唐·薛存誠


宸翰符玄造,榮題國子門。筆鋒回日月,字勢動乾坤。
簷下雲光絕,梁間鵲影翻。張英聖莫擬,索靖妙難言。
為著盤龍跡,能彰舞鳳蹲。更隨垂露像,常以沐皇恩。

碧瓦紅牆元代殿,皇家祭典鼓鍾闐。聖人鄰里同光耀,太學監中盡集賢。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先師仰止欣留照,何日再望風俗淳?

北京國子監作為古代中央大學,歷來倍受國家重視,多有修建,尤其經明永樂、正統年間分別進行的大規模修繕和清乾隆年間增建辟雍後,形成了今天的建築規模和格局,佔地面積為2萬7千多平米。它的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依序為集賢門、太學門、琉璃牌坊、辟雍、彝倫堂、敬一亭。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彩色琉璃》-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孔聖》-靜休·楊耀強

晚秋的國子監,秋風蕭瑟,溫暖的陽光下金黃的銀杏葉閃閃發亮,在漸冷的寒風中,卻給國子監憑添了一份生機。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畫葉》-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鏡中畫》-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金色世界》-靜休·阿文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一枝》-靜休·阿文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杏林》-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歷史與黃花》-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黃金道》-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門道》-靜休·楊耀強

主體建築兩側有"二廳六堂"、御碑亭、鐘鼓樓等,形成傳統的對稱格局。前院東側有敬持門與孔廟相通,構成"左廟右學"。國子監大門名集賢門。門內東西兩側有井亭。二門名太學門,門內左為鍾亭,右為鼓亭。

門北甬道中有一座琉璃牌坊,高大華美,三門四柱七座,也是北京唯一一座專為教育設立的琉璃牌坊,牌坊正背兩面刻有"圜橋教澤"、"學海節觀",均系乾隆皇帝御書,牌坊上覆黃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學重教的傳統,坊內左右為黃琉璃瓦重簷碑亭。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圜橋教澤》-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仰望》-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學識門》-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琉璃牌坊》-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過門樓》-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彩龍戲珠》-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琉璃花》-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工整》-靜休·楊耀強

辟雍是北京“六大宮殿”之一,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學”, 辟雍是專供皇帝親臨講學的宮殿。眼前這座辟雍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坐北向南,四面環水,坐落在一座圓形水池中央的四方臺上。辟雍殿內“金磚墁地”,金龍合璽彩繪牆上,懸掛著乾隆御筆“雅涵於樂”匾額,兩邊有道光和咸豐所書的御匾。大殿中央陳列著龍椅寶座、五峰屏和御書案,據說是按昔日乾隆皇帝“臨雍講學”時的場景佈置的。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辟雍殿》-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天子講堂》-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臨雍講學》-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抹角架海梁》-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鎮獸》-靜休·阿文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龍椅寶座》-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御書案》-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色彩》-靜休·阿文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天子座》-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雅涵於樂》-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穿越》-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有序》-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通道》-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細紋》-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文畫》-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銜環》-靜休·楊耀強

國子監具備了兩種功能,一是國家管理機關的功能,二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國子學的設立相對於"太學"而言,除了是國家傳授經義的最高學府外,更多的承擔了國家教育管理的職能;但同時,國子監與太學也可互稱,經常用太學來指代國子監。"國子監"出現後,"學"與"監"不同的含義說明了二者在承擔兩種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學"是傳授知識,指向教育和最高學府的功能;"監"是督查監管,指向國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背影》-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彝倫堂》-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再現》-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像》-靜休·楊耀強

豈止三千弟子院,分明萬世國人椽-國子監-靜休

《日晷》-靜休·楊耀強

國子監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又稱“太學”“國學”。它始建於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樂,正統年間曾大規模修葺和擴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組皇家建築,形成現在的規制。

國子監整體建築坐北朝南,為三進院落,佔地面積二萬七千多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辟雍殿、彝倫堂、敬一亭。古代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稱為“監生”。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為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國子監主體建築經歷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學府校址,國子監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建築風貌,深厚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

※版權聲明,以上圖片著作權歸靜休人文視覺工作室所有,任何組織或個人要使用圖片請與靜休人文視覺工作室聯繫。未經授權,任何刊登、發佈、轉載、複製、翻拍、印刷等方式使用本推文作品均屬侵權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