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用一场交换游戏让我们明白:孩子是大人最好的老师

英国诗人用一场交换游戏让我们明白:孩子是大人最好的老师

歌德在他的《叙事谣曲》中讲述了一个小故事:

耶稣带着门徒彼得远行,路上看到一块破旧的马蹄铁,便让彼得捡起来。

彼得觉得马蹄铁毫无用处,于是假装没听见。

耶稣自己捡起马蹄铁,路过城镇时他到铁匠铺换了三文钱,然后用钱买了十八颗樱桃。

二人在荒野穿行时,彼得又渴又饿,耶稣故意让藏于袖子里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慌忙捡起来吃掉。

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不堪地捡了十八次。

破旧的马蹄铁→三文钱→十八颗樱桃,这场深谋远虑的交换,让彼得缓解了饥渴,也成就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英国诗人阿拉斯泰尔•里德在半个世纪前,同样讲述了一个关于交换的故事——《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

阿拉斯泰尔•里德是一位来自苏格兰的诗人和南美文学学者,以翻译博尔赫斯和聂鲁达的诗作而闻名,出版了四十多本诗集和游记作品。

英国诗人用一场交换游戏让我们明白:孩子是大人最好的老师

作者在《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一书中开启了一段奇妙的交换之旅,从一只蝴蝶开始交换,竟能换到糖果机、热气球、动物园……一切。然而,最终蝴蝶竟然飞走了。作者用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和让人始料不及的结局,带给每个人的却是不同思考。

01天马行空的诗歌体故事,历久弥新

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呢?

历经时间的考验和岁月的沉淀,依然被奉为经典,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都深深为之折服。

《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就是这样一部历久弥新的好作品。

本书初版是在1960年,2008年费顿出版社将其再版,2019年中文版与中国的读者见面。虽然穿越了个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让人无法忽视。

英国诗人用一场交换游戏让我们明白:孩子是大人最好的老师

书的第一页是一双紧扣的手,下面用简洁的对话开场:

“我手里有一只蝴蝶,你愿意用什么来换它?”

“我会给你一根许愿骨。”

就这样,交换之旅正式开启。这是一场让人心跳的交换游戏,作者脑洞大开,充分发挥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如果不翻阅下去,你根本猜不到下一次交换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来看看奇妙的交换过程吧:

蝴蝶→许愿骨→旗子→草帽→海马→装在瓶子里的船→糖果机→圆号→枪→热气球→有轨电车→两匹木马和小型动物园→高塔→小型军队→小镇→森林→一座岛→一切

英国诗人用一场交换游戏让我们明白:孩子是大人最好的老师

一只蝴蝶竟然换来了想要的一切,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样的交换却映射了我们的人生。

我们用寒窗苦读换来学历,用学历换来工作,用工作换来收入、成就……每个人的人生就这样在一次次地交换中,体现出各自的价值。

所以说,这个故事看起来充满幻想,却植根于现实。

前面提到作者是一位诗人,所以他创作的文字极富诗意。比如:

我要拿森林换什么呢?

也许是八座雪山,

或是十一座高耸的冰山,

或是一片草木茂盛的丛林,

或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漠,

或是两颗星星。

不过我想我宁愿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岛,四周全是大海。

这种意境唯美、韵律感十足的文字,不仅朗朗上口,便于孩子诵读,也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所以,与其说作者创作了一个故事,不如说他创作了一首叙事诗。

无论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诗歌体的文字,还是历久弥新的价值,都体现出了本书的独特魅力。

02孩子和大人不同的认知,极富深意

这本书的蓝色封面上赫然印着金色的书名:“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

封底印着两行小字:“如果你有一只蝴蝶,你会用它来换什么?”

这种首尾呼应的不同问法,为读者提供了多维度解读的视角,也激发了读者多角度的思考。

我们再来重温一遍交换清单:

蝴蝶→许愿骨→旗子→草帽→海马→装在瓶子里的船→糖果机→圆号→枪→热气球→有轨电车→两匹木马和小型动物园→高塔→小型军队→小镇→森林→一座岛→一切

英国诗人用一场交换游戏让我们明白:孩子是大人最好的老师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交换物一次比一次价值更高。一开始只是旗子、草帽这种小物品,后来是动物园、小镇、一座岛,甚至是想要的一切。

用童真的眼光来看,这一切往往与价值无关,只是一场有趣的交换游戏,想到什么就去交换什么。

这是大人和孩子认知的不同。

电影《大话西游》中有一句经典对白:“我猜中了开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用这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结局再合适不过。

结尾与开场一样,用的也是对话体:

“让我看看你的蝴蝶。”

“你瞧。”

当那双紧扣的手打开时,一只绿色的蝴蝶,翩然起舞,越飞越远。

英国诗人用一场交换游戏让我们明白:孩子是大人最好的老师

故事戛然而止了,这种开放式的结局,带给了我们不同的思考。

你会不会觉得懊悔、沮丧呢?本来可以拥有一切,可是转眼成空。

你会不会觉得惊喜、快乐呢?那只被一直束缚着的蝴蝶,得到了自由。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网上看到一位作者记录了一件真实的小事:

有一次带女儿拜佛,我看见她双手合十,认真地对菩萨说:“菩萨,祝你健康。”

我们去拜佛,往往是为自己和家人祈福。小女孩却没有一点私心,虔诚地祝愿菩萨健康。她天真无邪、真诚无私的话语,令大人们不禁汗颜。

在世俗生活中摸爬滚打久了,很多人渐渐变得老练、精明而务实,习惯索取而鲜有付出,时常希翼着用最小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益,就像用一只蝴蝶换取到一切那样。

当很多人抱着这样的人生态度,这个世界必然是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糟糕。

上面提到的那个小女孩却一语惊醒梦中人。

如果我们学会像孩子那样,用童真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用纯净的童心去感受这个世界,那么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而美好。就如同最后蝴蝶获得了自由,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

真的,有时候孩子是大人最好的老师。

03大胆复古的钢笔画,打造绘画游戏

本书的插画师是来自美国的鲍勃•吉尔,他生于1931年,是世界著名的插画家和设计师。他的另一部童书代表作是《你的世界是什么颜色?》。

鲍勃•吉尔用钢笔作画,既大胆复古,又创意十足,使《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充满时代的质感且不过时。

英国诗人用一场交换游戏让我们明白:孩子是大人最好的老师

鲍勃•吉尔不仅仅是在为阿拉斯泰尔•里德的故事配插图,其独特多变的艺术创意,更是让绘画增加了游戏的功能。

其一,记忆游戏。看完书后可以让孩子尝试说出,书中共出现了哪些东西,哪些东西是文字中提及的,但没有画出来的,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其二,数学游戏。可以让孩子数一数文字中共出现了多少东西,画出了多少东西,训练孩子的数学能力。

其三,色彩游戏。鲍勃•吉尔在色彩的运用上极为简洁,分别运用了红、黄、绿、黑和白五种颜色。书中哪些东西是绿色的,哪些是红色的,哪些是黄色的,哪些是黑白色的,让孩子逐个分辨出来,激发孩子的色彩敏感度。

其四,填色游戏。书中出现了多个黑白图,比如:手、许愿骨、热气球的吊篮、岛屿,让孩子试着为这些黑白图填上喜欢的颜色,培养孩子的填色能力。

其五,绘画游戏。书中没有画出来的东西,试着让孩子画出来,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

陈丹青说:“

看一副画重要不是道理,而是惊喜。

鲍勃•吉尔的绘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英国诗人用一场交换游戏让我们明白:孩子是大人最好的老师

本书中既有诗人般的浪漫情怀,也有纯真质朴的童趣,还有曾经梦想的蓝图,更有出其不意的结局。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带给了你什么样的感想,什么样的启示。

人们在评论《哈姆雷特》时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用这句话评论《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也不为过,它同样让每个人获得了不同的思考和感悟。真的是,言已尽而意无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