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導讀:】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又來了!

在這個世界上,每年能把世界各國,各大領域的大神級人物聚集在一起的相信也只有諾貝爾獎了。

可是要想獲得諾貝爾獎有多麼的不容易?問問村上春樹(日本現代著名小說家)就知道了!

其實,村上春樹還不算是最慘的,那個“陪跑大戶”,也就是獲得提名最多的是法國生物學家Gaston Ramon,他在1930年到1953年間,曾被提名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達155次之多,著實令人心疼。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其實諾貝爾的官方從來都是不會公佈被提名人信息的,這些人都是在民間呼聲很高的人。

比如就在今年,在英國博彩公司NicerOdds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賠率榜上,中國著名作家殘雪與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並列在第四名,她被諾貝爾獎的評委馬悅然稱為中國的“卡夫卡”。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同時,著名小說《活著》的作者餘華的呼聲也不低。到底是哪個有趣的靈魂呢,一切的一切都只能等到諾貝爾文學獎明天開獎才才能真正見分曉。

中國著名作家莫言就曾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說道:

“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那麼,究竟這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人,他們從小都是接受的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呢?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相信她現在的名字,幾乎大家都知道,她出生在一箇中醫世家,爸爸是一位從事開堂坐診的大夫,她便從小就在爸爸的耳濡目染下愛上了醫學。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在她大學選專業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醫學,但並不是家人所期待的中醫醫學專業,而是當時絕大多數人都毫無興趣的生藥學專業。

當爸爸知道了她的選擇後,沉思了一會兒說道:

“沒想到,你比我有更大的抱負!爸爸相信你,加油,你一定會成功的!”

其實,在當今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上,特別愛干涉孩子自己所做出的選擇,一切都想掌控在自己的手裡,很多時候並且還會自作聰明地認為,我們是在為孩子儘自己的一份責任,同時也是在幫助不懂事的孩子去正確的選擇自己的未來。

這些家長殊不知,孩子的未來人生卻是有無限的可能的,怎麼可能完全受你的掌控呢,怎麼可能完全去按你所設定的路線去走呢?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以色列女作家戈迪默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我們的家庭教育是民主的、開明的,父母在教育上首先應該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而從不強迫孩子非得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學習。”

孩子的未來有各種各樣的自由選擇,他有他的驚喜,有他獨特的人生道路,家長們只需要對孩子的未來抱有信心,一切要相信孩子一定能做好就行!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從小教會孩子寬容

莫言的母親並沒有讀過任何書,她一個字也不認識,可是她很樂觀、善良、堅強,更懂得明曉事理。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童年的莫言有一次在跟他的母親去當時屬於集體的莊稼地裡撿麥穗。一會守田的人來了,那些撿麥穗的人於是就紛紛四處逃跑了。可是他的母親由於上了年紀卻跑不快,後來被人給捉住了,後來那個守田人扇了她一記耳光,同時也沒收了他們撿到的所有麥穗。母親的嘴角流出了鮮血,也只能無望地坐在田砍上。

多年之後,那個守田人終於成為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一天在集市上和莫言突然相遇了。莫言簡直就想衝上去找他報仇,準備給他一拳的,可是卻被母親給緊緊的拉住了。母親平靜地對他說:

“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同一個人。”

其實,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胸懷!

父母用什麼樣的方式以及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工作、對待他人,都是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無形的影響。

暢銷書籍《傅雷家書》中是這樣教導孩子的:

“理直也不要氣壯,得理也要饒人。”

所以說,在家庭教育中,擁有寬廣的胸懷,是每個家長必須要給孩子上的一課

寬容不僅是一種善良,是一種胸懷和氣度,它更是一種高尚的境界。而情懷卻是需要從小進行培養的,意志、胸懷、品德等等這些最重要的因素,其實並不是通過父母的言傳、說教等“顯教育”就能產生效果的,它必須是通過父母的身教、行為即“潛教育”化進孩子的血肉裡的,這樣才能起到真正的效用。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培養孩子人格獨立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綺瑞娜·居里 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曾被稱為“鐳的母親”的居里夫人,它也是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她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個教子有方的好母親。

綺瑞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兒。她也是一位曾經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的人,她的人生可以說同樣是非常成功的,這都源自於她母親居里夫人對她嚴格的家教。

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爾·居里最初提煉成的一公分鐳,那時就價值一百萬法郎,可稱得上是當時的百萬富翁,他們並且還可以將這筆可觀的財產分給女兒的。但是,她們那時沒有選擇去這樣做。而居里夫人卻是毫不猶豫地將一公分鐳贈給了實驗室作為實驗研究所用。

她對女兒說:

“鐳是一種元素,它本來就是屬於全世界的,任何人都不應該把它拿來做發財致富,享受榮華富貴所用!”

居里夫人曾對女兒說:

“有幾件事我們應該永遠的記住:熱愛工作,不熱中錢財,以及人格的獨立。而正是這種獨立,便使得我們可以在任何環境之下,知道如何去正確的處理一切,而不依靠別人幫助。”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於生活和工作的態度,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如果要說家庭富裕,其實很少有人能堪比那時的居里夫人,但她對孩子的教育從來不是讓孩子去享盡榮華富貴,繼承他們,理所應當做著“富二代”。她從小就教會孩子一定要學會自立,自強,一切都必須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奮鬥

溫室中是培養不出參天大樹的,所以只有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獨立面對一切,才能讓孩子真正的扛住世界。也只有這樣,孩子的將來才會收穫到更多尊重與愛。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多給孩子肯定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尼爾斯·玻爾 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玻爾在童年時代,是一個行動緩慢,但做事很專注的孩子。玻爾的爸爸當時是在一所大學任教,他常常會約一些同事到家裡進行聚會,這些同事中,有的是藝術家、有的是作家以及音樂家,同時他還會邀請一些外國人也加入進來。

每次玻爾都被允許坐在一邊旁聽。這些精英們常常是一個人講一個故事,發表意見,然後其他的人再進行討論。他們那些精闢而獨到的見解就在玻爾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玻爾很喜歡動手,家中的那些鐘錶或其他東西壞了後都是玻爾進行修理。一次,他們家中有一輛自行車的飛輪壞了,玻爾就自告奮勇的來進行維修,他直接把車子給拆解了,可是一時又不知道怎麼再裝回去了。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此時有人想給他幫忙,但父親卻在旁邊堅持說:

“還是讓他自己來吧,他知道該怎麼幹的,放心好了。”

後來,經過對每個零部件的仔細研究和琢磨,小玻爾最後終於成功的把飛輪又裝配好了。

在當下的家庭教育中,其實很多的家長看孩子做什麼都覺得不順眼,“你不許幹這個”“你不能碰那個” “你應該這樣做”“你放下,讓我來弄”。

如果說,生活中你就是一位這樣的家長,那麼就請趕快反省自己吧。

孩子探索的過程若一再被這樣打斷,父母無時無刻的在孩子旁邊進行指指點點,比比劃劃,這不僅會剝奪了孩子的自我探索、獨立成長的樂趣,而且也無法真正的培養起孩子靠自己去掌握學習的能力。

其實聰明的家長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敢於讓孩子淋漓盡致地去做他自己熱愛和感興趣的事情,去充分拓展孩子的探索能力。

儘管有的時候孩子的思維哪怕是天馬行空的,但是我們仍是需要多鼓勵他們要去不斷地去探索,同時還應該給予他們一定的必要引導,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獲得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動力。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小結:

據統計從1901年至今,共有超過900多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些獲得者裡面有的是生於不幸家庭的天才,也有的是受精英家庭所影響的孩子,然而,不管他們是哪一種類型,他們的家教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去進行認真的學習和反思的。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俞敏洪曾說過:

“一個人在18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影響佔比超過60%,學校教育佔30%,還有10%的影響來自社會教育。而現實中,很多家長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

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學校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是家長的教育方式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孩子看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看得是更多的。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學校教孩子更多是教給孩子知識與學習的方法,而家長教孩子更多的教的是人品和道德。

其實,在其孩子的成長曆程中,只有人品和道德這兩者才是讓孩子走的更遠、獲益更多的東西。

在教育孩子上,其實,你和這些家長隔了一個諾貝爾獎


我是萌萌媽育兒經,致力於家庭育兒經驗的分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很樂意與大家互換育兒歷程上的心得體會,期待您的關注,快樂與您共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