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愛》:大概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動到?


再鐵石心腸的人,大概在看完《寵愛》之後,也會有所觸動吧。也許每個人被觸動的點會有所不同,但我總覺得,能夠在這樣一部“看似反映人與寵物關係實際卻是探討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電影裡收穫感動,內心的底色一定是善良的。同理心與共情能力強的,可能還會在電影后半部分多次淚目——我在看點映的時候,就有注意到旁邊的觀眾有落淚,而我自己更是有好幾處地方看得眼淚止不住地流淌下來。哪些時刻打動了我呢?

《寵愛》:大概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動到?

我試著回想電影中那些讓我覺得感動的時刻,大概會有這幾個:1、最讓我淚目的時刻,發生在吳磊飾演的陳樂雲跟隨著狗狗“小扎”去上學那一段。張子楓飾演的江楠為陳樂雲付出的努力,是動人的。但這個故事線裡最能催出淚來的畫面,卻是陳樂雲媽媽舉著提示牌默默跟在兒子身後那一幕——在這一刻,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愛,被表現得淋漓盡致,相信大多數觀眾都會在這一幕收穫感動。

《寵愛》:大概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動到?

2、那隻名叫“呼嚕”的橘貓所串聯起來的父女故事,也讓我備受感動。於和偉與李蘭迪主演的這條故事線,以橘貓“呼嚕”作為聯結,核心所要傳遞的,卻是父女之間的情感。“呼嚕”一方面是父親的一個陪伴,但在女兒放假回來之後,“呼嚕”的存在也成為了打開父女心結的一把鑰匙。機場分別時的真情流露,足以觸動心絃。看似平淡的開頭,最後迎來了令人淚目的和解。

《寵愛》:大概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動到?

3、郭麒麟與那隻名叫“巴頓”的狗狗所發生的“從遇見到保護”的故事,也在最後觸動了心絃。這條故事線乍一看很簡單,但卻因為融入了餘皚磊飾演的“抓狗隊”而製造了不少歡樂逗趣的戲碼。可真正打動人的,還是“巴頓”自身的故事:它一直在尋找和守候著它過去的主人。影片很巧妙地埋了伏筆,甚至還製造了一定的反轉,給觀眾帶來了某種程度上的溫暖衝擊。尤其那一幕狗狗看到自己前主人的畫面疊加,不禁讓人想起了那隻感動過無數人的“忠犬八公”。狗狗的忠誠足以感動人心,而一群人善意地讓它重新感受到人的愛,則讓觀眾收穫到一陣溫暖。

《寵愛》:大概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動到?

此外,鍾漢良與楊子姍飾演的情侶與“小叮噹”的故事,其實也詮釋了“從拒絕到接納”的情感變化,那一幕通過監控展現的寵物對主人的保護,也很能觸發淚點。闞清子與檀健次通過可愛貓咪“726”所建立的情感關聯,也有甜到心裡的觀感。但說實話,這條故事線的情感雖然不太能觸及到我內心,但幾個給到小貓咪的特寫鏡頭,還是能起到“融化心靈”的效果——簡直太萌了。

《寵愛》:大概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動到?

還有陳偉霆與鍾楚曦這對新婚夫婦的故事,坦白講,它是整部影片前半段最不讓我喜歡的一條線。每一次他們熱烈地想要上演激情戲碼的時候,都會讓我覺得有些浮誇和做作。可是到了鍾楚曦對著狗狗“豪七”說“誰最愛我”,然後淚流滿面地哭泣那一幕,我有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動到,甚至由此原諒了這條故事線前面的不足。

《寵愛》:大概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動到?

這些都是《寵愛》這部電影令我覺得有被感動到的地方,雖然影片的前半部分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到了最後,影片傳遞出的如此這般的動人之處,讓我覺得它不是一部靠“豪華”演員陣容撐起來的組合電影,而是一部有用心去勾勒情感表達的作品。我承認,我是一個偏感性的觀眾,對萌寵也沒什麼抵抗力。但這並不是我覺得影片動人的主要原因,而是它本身在情感表達的過程中,找到了最為關鍵的點:愛。倘若回顧影片本身,我會覺得前半段有些戲份雖然有喜劇搞笑的特點,但並不太能吸引我。可是到了後半段,卻都處理得特別動人,看得我多次淚目。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寵物元素讓我毫無抵抗力,但仔細回想,影片的“寵”只是引子,它的主線,其實還是“愛”。

《寵愛》:大概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動到?

我覺得不能把《寵愛》簡單的歸結為“萌寵”片,因為它在展現寵物們的可愛、機智、忠誠等特點之餘,更多的,還是在探討關乎“人”的情感。郭麒麟對“巴頓”的關心,鍾楚曦對“豪七”的不捨,鍾漢良對“小叮噹”的牽掛,於和偉對“呼嚕”的偏愛,張子楓對“小扎”的歡喜,闞清子對“726”的照顧,看似展現的都是人與寵物的日常關聯。觀眾或許很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幾隻萌寵身上,但細心去感受和體會,就會發現,它們只是影片的一個切入點,核心所要呈現的,卻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情感,最終落腳點是“愛”。比如陳樂雲與江楠這兩個角色,前者在本片的故事裡因為病理原因而失明,心態上多少有些氣餒。好朋友江楠努力將寵物狗狗“小扎”訓練成導盲犬,就是為了讓陳樂雲能大膽走出去,勇敢活下去。這個過程中,“小扎”是可愛的,江楠訓練“小扎”的過程所付出的用心是感人的,而陳樂雲與江楠這兩個青春男女之間的友情也是足夠動人的。這個故事裡,寵物狗狗“小扎”便是引子,陳樂雲與江楠之間的友情、陳樂雲媽媽展現的親情,則是“愛”的主線表達。

《寵愛》:大概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動到?

還比如於和偉飾演的高銘與李蘭迪飾演的女兒那個故事,就像前面提及的那樣,橘貓“呼嚕”是高銘獨居的一個伴侶,但它更多是這對父女之間建立溝通的重要聯結。高銘和“呼嚕”的相處,製造了許多令人覺得溫馨可愛的場景——這離不開橘貓天然的萌感。但最後所展露的,還是父親與女兒互訴真情之後的和解,是父女之間濃濃的親情。還有鍾漢良與楊子姍圍繞豬豬“小叮噹”展開的故事、檀健次與闞清子圍繞貓咪“726”展開的故事以及鍾楚曦與陳偉霆圍繞狗狗“豪七”展開的故事,雖然各自的“寵”有所不同,但都是在表現愛情。總之,這裡頭有人對萌寵的愛,凸顯的是善良;有男女朋友之愛,傳遞的是愛情;有同學互助的愛,展現的是友情;也有父女和解的愛,母子關懷的愛,強調的是親情。如此這般,《寵愛》令人歡笑的喜劇部分算是驚喜,而它讓人感動的部分才是真正要傳遞的關乎“愛”的主題。

《寵愛》:大概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動到?

事實上,《寵愛》裡頭的幾組人物通過萌寵所呈現出來的,是一個發現愛、理解愛、收穫愛、感受愛以及重新學會愛的過程。也許多位明星演員組成的“豪華”卡司陣容會是引起觀眾注意的一大看點,但它最大的看點,我認為還是片中流淌的關於愛的表達。當然了,對寵物的理解、對愛的理解以及對這部電影的理解,不同的觀眾會有著不同的感知。我所感動的點,也不能完全代表所有人都會產生共情。但我相信,但凡心懷愛與善良的人,肯定能從中收穫到感動。

《寵愛》:大概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動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