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半個喜劇》:段子雖可笑,但價值導向真心讓人笑不出來


電影《半個喜劇》:段子雖可笑,但價值導向真心讓人笑不出來

電影確實有很多笑點,依託於麻花的話劇原型,爆笑的段子確實不少。

比如開場任素汐飾演的莫默、劉迅飾演的渣男多多、吳昱翰飾演的慫男孫同、慫男的媽媽、渣男的女友高露接連登場,一個密閉空間,無數個巧合、誤會,讓矛盾衝突和喜劇效果急劇點燃。像莫默說:“你是不是忘了你屋裡還睡了一個人”;莫默當著孫同的媽媽說:孫同是從小地方來的;慫男訓斥渣男:“你明擺著是想辦她啊!”渣男回應:“我是看著浪點,但我是真的幹什麼了嗎?你就是不相信我”……這些密集的笑點,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上,慫男、莫默、渣男女友、渣男再一次在同一空間碰面;像慫男捧著莫默的乳罩不知所措,慫男分別對著兩個女人說“這是我女朋友”;莫默報警,警察來了把她和慫男當成兩口子,隨後莫默砸東西痛哭,慫男唱起了歌……一上來就這麼多猛料,確實把觀眾逗得前仰後合。

電影《半個喜劇》:段子雖可笑,但價值導向真心讓人笑不出來

包括打著快板相親的常遠驚喜亮相;慫男鼓足勇氣登門拜訪說“我上升星座是白羊”、媽媽識相的快速撤離,讓女兒和男友早點睡;還有慫男與莫默在音樂節的甜蜜秀恩愛,這些橋段都挺歡樂,也確實把年輕人喜聞樂見的“那點事”都拿出來逗趣了一番。

電影《半個喜劇》:段子雖可笑,但價值導向真心讓人笑不出來

但是不得不說,本片在劇作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問題。

原版話劇沒有看過,不知道是否也存在一些硬傷,但話劇改編成電影,就面臨著一些“電影化”、“生活流”的問題,所以很多此前在話劇舞臺上看起來很順暢的橋段和設計,搬到大銀幕上就會顯得虛假和尷尬。

比如慫男孫同喜歡上莫默這件事,就有點過於生硬和突然。

第一,莫默要是個美若天仙的女子,估計還好理解,任素汐,演技沒的說,但長相可絕不是“一見鍾情”的類型,而且歲數還比他大很多。孫同怎麼可能就見了莫默一面就對其有了好感?

電影《半個喜劇》:段子雖可笑,但價值導向真心讓人笑不出來

第二,關鍵是這個莫默還是剛剛被自己兄弟睡過的女人,心裡就不膈應嗎?先不說是不是“吃人家剩下的”,這麼一個隨隨便便就能和男人上床的女生,反正從我個人的價值體系裡來評判,並不是一個值得交往的女孩。當然,被渣男騙,雖然很慘,但她自己為毛就沒有點防範意識和慎重態度呢?這樣的女孩不是不能被愛,而是得謹慎選擇,所以孫同那麼快就喜歡上莫默,感覺怪怪的,不可信!

第三,導演並沒有設置什麼“孫同會愛上莫默”的前期鋪墊,就是孫同告訴了莫默真相,莫默砸東西痛哭,臨走給莫默留下錢;再有就是西餐店的相遇……孫同與莫默這一對兒的“前戲”實在太少了,所以兩人一下子就好上了讓人看著很突兀。尤其是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孫同對於高璐的照顧、為她著想,孫同媽媽還說孫同曾經暗戀高璐,所以更讓觀眾一度誤會孫同可能會和高璐最終走到一起。

電影《半個喜劇》:段子雖可笑,但價值導向真心讓人笑不出來

第二個劇作上的問題,就是“北京戶口、正式工作”與女朋友二選一,這個矛盾衝突實在有點立不住,所以在男主孫同的很多選擇上,都很難說服觀眾。

可能就像孫同在電影中對莫默說的一句臺詞:“你生在天上,我生在水坑,你根本不懂我的生活”。作為一個北京土著,藍雨星城還真的理解不了孫同在電影中的人生困境。

這都什麼年代了,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講,北京戶口、正式工作真的那麼重要嗎?比自己喜歡的女人、幸福的婚姻還重要嗎?

電影《半個喜劇》:段子雖可笑,但價值導向真心讓人笑不出來

尤其是要為了一個渣男委曲求全,就更無法讓人理解。

這個渣男,玩弄女性,玩弄感情,甚至以工作、戶口來要挾孫同與自己睡過的但不要的女人分手。

他憑什麼啊?!

他壓根就沒把孫同當朋友、當兄弟,這樣的人渣,你還跟他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還要為他隱瞞那些齷齪的事情,被他各種羞辱、逼迫和驅使?

就這樣的人,如果是我,首先我都不會跟他做朋友!

哪怕先開始不知道,可後來一旦發現肯定會跟他絕交!

哪裡還輪的著他來威脅我?

為什麼非得靠著他?靠自己不行嗎?

天下之大,一個大老爺們,走到哪裡活不下來?!

就算不為了愛情,也不能受這冤枉氣啊!

電影《半個喜劇》:段子雖可笑,但價值導向真心讓人笑不出來

可能是我真的理解不了吧。當孫同媽媽知道此事焦急的催逼孫同分手,當孫同萬般無奈歇斯底里的對莫默大喊:我能怎麼辦啊?我真的很想告訴他:你可以做你自己啊!為什麼只有留在北上廣才是成功?回到自己的家鄉努力奮鬥,就不能幹出一番事業了嗎?

就像孫同媽媽說的:我們是從小地方來的,但我們家條件也不差。

我也覺得是!老家有房產、自己還能北上玩音樂,這樣的家庭在當地也算是小康之家了,真的不至於“山窮水盡”、“別無選擇”,也真的不至於“忍辱負重”、“出賣自尊”,更不至於像孫同所說的“生在水坑”!

如果這都算水坑的話,那咱們中國的“坑”也太多了吧!

真不至於!!!

所以就從這一點來講,我特別不喜歡本片的立意,過於抬高北京、神話北京了!

電影《半個喜劇》:段子雖可笑,但價值導向真心讓人笑不出來

包括對於渣男的容忍程度,也是一個讓我個人不舒服的地方。

一天換一個床伴的禽獸垃圾,居然一直嘻嘻哈哈、置身事外、瀟灑從容,而那個善良的、老實的、總為別人著想的好男人卻一直處於矛盾漩渦之中,這實在是不公平啊!

雖然到了最後孫同逆襲反擊,才輸了一口惡氣,但還是不夠解氣!

渣男的結局應該更慘才對,而不是在結尾處還能追著女友一起跑馬拉松。

可能我也是一個“不夠壞”的男人吧,所以總感覺導演、編劇對渣男實在太包容了,又或許我們的社會真的如此——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可無論怎樣,這樣的社會風氣以及意識傾向,是不值得提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