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人生無非這三件事,自欺,欺人,然後被人欺

一位古玩商人說過一句話,人生無非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南懷瑾總結道:人啊,都是先自己欺騙自己,然後才被別人所欺騙。但是,你若不自己欺騙自己,則沒任何人能夠欺騙你。不過理學家卻對“自欺欺人”的解讀角度很特別。心理學家認為,懂得自欺欺人的人,他的人生會比較快樂,假如一個人不會自欺欺人的話,他的人生通常會比較痛苦!產生心理問題的人,往往多是不會自欺欺人的那種人。

鬼谷子:人生無非這三件事,自欺,欺人,然後被人欺

因為人的一生,不管貧賤還是富貴,沒有誰是一帆風順、萬事如意、事事順自己心的。相反的,人的一生,不順利不如意的事情佔了人生中絕大多數時間。古人精闢總結“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幹十件事,起碼有九件是不會讓你高興的哦!人人都有不順心,貧賤時有貧賤時的不順心,富貴時有富貴時的不順心。不順心的事那麼多,假如一個人不懂得自欺欺人的話,那麼他每天都會生活在痛苦中!

鬼谷子:人生無非這三件事,自欺,欺人,然後被人欺

比如,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被朋友借錢不還經歷。如果想不開,就會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像怨婦一樣生活在怨氣當中。而想得開的人,往往會自欺欺人:“算咯,用一點錢就認識了一個朋友的真面目,值得咯。” “哎呀,就當是打麻將手氣差囉”……。也就是說,“自欺欺人”有他的合理性,是我們心靈的潛意識,保護我們脆弱心靈的一種手段,使我們不要那麼痛苦。但是,人一“自欺欺人”,往往欺不了別人,反而很容易被人欺!歷史上有一些很聰明的厲害人物,有時卻犯下很低級的錯誤,幹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蠢事,連普通人懷疑他們的智商是不是不在線。

鬼谷子:人生無非這三件事,自欺,欺人,然後被人欺

陳餘和張耳是一對好基友,好到穿一條褲子,古代有長兄如父的說法,張耳比陳餘大得多,兩人關係又太好,陳餘覺得兄弟情已經不夠表達兩人之間的這種親密,所以乾脆用對待父親的禮節對待張耳,換句話說,把張耳當爹一樣了。陳餘、張耳一起走南闖北,投靠義軍領袖陳勝,討伐秦國。一次作戰,遇到了秦國猛將章邯,章邯把張耳圍困在鉅鹿城。而此時陳餘帶領數萬大軍就在鉅鹿後方。秦軍攻打兇猛強悍,張耳眼看守不住想,性命難保,自然想到向好基友陳餘求救。

鬼谷子:人生無非這三件事,自欺,欺人,然後被人欺

陳餘一看:哎喲,秦軍這麼厲害,我去救張耳,豈不是眼巴巴趕著去塞牙縫嘛?陳餘的想法是,我兩個都死翹翹了,完全沒有意義嘛。不如你死,我陳餘苟且偷生活著,將來我還能為了你報仇。所以,陳餘保存實力,遲遲沒有帶兵去救張耳。我們上面說過,人是很會自欺欺人的。陳餘這個想法,可能是陳餘的真實想法;也可能是他膽小怕死,不自覺的找個理由自欺欺人而已;或者兼而有之。無論出於什麼理由,都說明陳餘是很現實的一個人。注意這一點,因為後面你會發現,這麼現實陳餘,竟然變得漂浮起來。

鬼谷子:人生無非這三件事,自欺,欺人,然後被人欺

陳餘從現實考量,當然有很現實的道理。但張耳才是架在火上烤的人,想法不一樣:現在死的是我張耳,你來救我,我起碼還有一絲絲生機。人嘛,好死不如賴活,哪怕只是一根救命稻草,都想緊緊抓住。張耳眼巴巴望陳餘來救,眼睛都望幹,陳餘就是不來!張耳很氣憤,派了兩個手下去責罵陳餘:當初結拜為兄弟,說好的好基友一輩子,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你為什麼不講義氣,見死不救。你要是真講信義的人,趕緊來和老子一起赴死。

鬼谷子:人生無非這三件事,自欺,欺人,然後被人欺

現代人臉皮厚,罵幾句沒事,古人被罵不講信義,是對人格很大的侮辱。三國演義,猛張飛一句三姓家奴,呂布瞬間狂暴。張耳指責陳餘不講信義,陳餘直跳腳,答應出兵。但陳餘依然是很謹慎的,很現實的。他僅僅調了五千兵,讓張耳的手下帶著先打前站。五千人對秦國幾十萬大軍,無疑是杯水車薪,這五千人還沒見到張耳,半路上被秦軍截殺,無聲無息就全軍覆沒了,張耳手下也陣亡。見此,陳餘便不敢動彈了。如果張耳就此被滅,後面就沒有故事了

鬼谷子:人生無非這三件事,自欺,欺人,然後被人欺

小編總結:記住,人可以自欺,但是千萬要清醒,關鍵時刻,問問自己是不是在自欺欺人。人一旦把“自欺欺人”當成真實的自己,他就會走上被人欺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