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劉備是這樣的人

原來劉備是這樣的人

滾滾長江東似水,浪花淘盡英雄。。。我不知道楊慎先生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更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才配稱得上英雄,憶古思今,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思想的成熟,這些英雄在我心目中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很小的時候看三國的電視,由於那時候的辨別能力不強,眼裡只有好人和壞人,看到大人都擁劉反曹,就覺得劉備應該是好人,潛意識裡就將他的敵人對立了起來,劉備仁慈,曹操奸詐,孫權狡猾,這樣的觀點一直伴隨著我到大學,上大學後人的視眼開闊了,知識廣博了,看待問題更理性客觀了,這個時候再回過頭來看這些英雄人物,就會覺得各有千秋,不相上下,而不是以前對自己認為是壞人的人就一棒子打死。

原來劉備是這樣的人

說說我對劉備看法的變化吧,我之前覺得劉備仁慈,厚德,博愛,後面我又覺得他仁慈有餘,治國不足,在摔阿斗,白帝城託孤上又有點虛偽做作,反倒是奸雄曹操文能安邦,武能治國,我自己的喜好天平也漸漸地傾向了曹操,討厭劉備的矯揉造作,但是後來我又放棄了我的這一觀點,那是因為劉備東征說給我的感觸。劉備是個什麼樣的人,不說大家也都知道,一生顛沛流離,總是被到處趕,卻從來未曾灰心和放棄,堅韌不拔,忍辱負重,正是這樣一個人又怎麼會在東征的問題上犯糊塗呢,有人說為了安撫荊州集團人心,有人說為了奪回自己的戰略要地,也有人說是為了替關羽報仇,可是在當時那麼多人反對的情況下,這位忍受了那麼多屈辱都挺過來了的人這次又為什麼選擇了一意孤行呢?我想除了上面所述的理由外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呢?

原來劉備是這樣的人

劉備自己深知論才智不及曹操,論家世背景不及孫權,他要統一天下的難度遠大於後兩者,隨著年齡的增大,劉備對蜀漢政權的存亡甚為憂慮,失去荊州更讓他寢食難安,巴蜀雖然易守難攻,然而經濟落後,民生凋敝,荊州幅員遼闊,兵源充足,東可以進吳,北可以拒魏,實在是蜀漢政權的立國之本啊,所以我認為劉備是為了子孫基業,為了蜀漢政權的存亡才孤注一擲的,他想在自己有生之年搏一搏,明知兇險也要親征,我佩服他到了晚年仍有這樣的膽識和魄力,他讓我看到了劉備的另一面,除了柔弱謙和外,他也有男性陽剛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