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遇挫敗,孩子“可怕期”父母怎麼做?

新手媽媽遇挫敗,孩子“可怕期”父母怎麼做?

新手媽媽遇挫敗,孩子“可怕期”父母怎麼做?

叛逆代表寶寶長大了

侄女兩歲的時候,讓她媽很崩潰。

2歲的小傢伙突然迷戀上廚房,之前一直是過家家,現在卻要"真家家",從對此一發不可收拾,媽媽在準備晚餐,她就非要在一邊用一個勺子打雞蛋,來家裡做客的叔叔阿姨一逗她:"哎呀這麼小都會幫媽媽做飯啦。",她就笑的眉眼不見。

有時候媽媽下樓買一包鹽,她都要爭著要跟著,你說跟著就跟著吧,還非要媽媽做什麼都得聽她的,比如鞋子要穿哪個顏色,先穿哪隻腳,如果不照做,那麼這個鹽是甭想買上來了,就看著她表演最佳絕活,哭鬧。

她媽媽很抓狂,也很莫名其妙,之前還好好的,怎麼一眨眼就變成這樣了。

新手媽媽遇挫敗,孩子“可怕期”父母怎麼做?

事實上,這真的是一件好事,2歲的寶寶從不知道表達,父母給什麼就是什麼,到如今想讓父母做什麼,都是一種兒童的叛逆期,表示孩子這個時候逐漸長大了。

新手媽媽遇挫敗,孩子“可怕期”父母怎麼做?

萌芽自主權

我們經常會在孩子2歲左右,發現孩子有一些不配合的舉動。

比如,媽媽剛給她穿好的小裙子,下一秒就脫掉。

比如,媽媽剛整理的衣櫃,她一個不注意就又搞亂了。

比如,在媽媽認真給她講故事的時候,突然站起來,去把弟弟推倒。

這些在大人眼裡,"故意對著幹"的動作,其實就是寶寶開始有了"我的事情我說的算"的心裡萌芽。

他們想自己做主,不想時刻被父母指哪打哪。但又因為太小了,不知道怎麼說出來,也不知道怎麼做,所以總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舉動,讓大人覺得孩子長大了果然不乖的錯覺,但其實是他們在捍衛"我做主"的主權。

這個時候是幼兒的一個關鍵時期,寶寶開始有了想要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他們開始去感受這個世界,看見燈亮了,就會想去碰開關,想要按下去的感覺,是不是自己按下去和父母按下去的一樣燈都會亮起來。

新手媽媽遇挫敗,孩子“可怕期”父母怎麼做?

可就算心裡面有了充分準備,可他們自身的能力並不能實現他們的理想,所以在他想去摸開關的,往往是媽媽竭力喝止,因為開關危險,但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危險,這就是他們在探索,可在探索的時候又會碰到各種阻攔,所以才會有苦惱的情緒。

很簡單的道理,誰在事情失敗的時候,誰都不會開心。

新手媽媽遇挫敗,孩子“可怕期”父母怎麼做?

如何相處

侄子在2歲的時候,經常哭鬧,一天突然放生大哭,一邊摔打遙控器一邊哭。

媽媽過問他,他就扯著嗓子哭的更大聲,不回答你,媽媽只好等他平靜下來,將他抱到懷裡問他:"寶貝是想換動畫片,但又不知道怎麼換臺才哭的對嗎?"

侄子抽噎著點頭,媽媽一邊拿起遙控器示範怎麼轉檯,一邊告訴他:"媽媽會幫你的。"

在侄子懂的如何操作之後,媽媽讓他抬起頭,一字一句跟著說:"媽媽,請你幫幫我。"很明確的告訴他,不懂沒關係,可以尋求大人幫助,但在尋求的過程中是不需要哭鬧的。

後來,又有過類似的時候,媽媽都會如此告訴他,漸漸的他再需要幫助的時候已經能明確說出口,而不是一味用哭鬧來表達。

新手媽媽遇挫敗,孩子“可怕期”父母怎麼做?

這就是寶寶。當你發現他們的行為出現異常的時候,一定不是他們故意吵鬧,而是他們內心有所需求,但不懂的怎麼說,只能用比較異常的行為來告訴大人。

還有一種寶寶,對於秩序比較執拗。

打個比方,有些小朋友一定要把水杯按顏色來擺,如果大人不小心調換了,那麼他就會不開心。

這個時候,他們的內心正在看著大人,希望得到大人一句肯定。所以當孩子有這些小問題,比較執著,又無傷大雅的話,就儘量滿足孩子吧。讓他們知道你對他們的贊同。比起反對更有效果。

新手媽媽遇挫敗,孩子“可怕期”父母怎麼做?

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後的負面情緒

侄子在還有進入幼兒園之前,和弟弟朝夕相處,按理說差一歲多的兩個孩子其實是不錯的玩伴。

可媽媽有一次發現,侄子在一連串的"不"之後,把弟弟推倒了,媽媽問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侄子在一邊倔強扭過頭,其實從他兩眼含淚的樣子來看,他是知道錯的,但他不知道怎麼說出來。

就這樣對峙了很久,知道媽媽問他:"你今天不開心對不對?"

那一刻,剛才還倔得如同小牛一樣的孩子,一下子就趴在媽媽懷裡,哇一聲哭了出來。

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如果你在他們做錯事情的時候,選擇嚴厲批評,並要求改變行為的時候,結果往往達不到的。

新手媽媽遇挫敗,孩子“可怕期”父母怎麼做?

孩子是知道錯了,但那個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你再次強調他錯了,他們需要的是大人在知道錯了,還願意包容的那一份需要。

要的是父母理解他們心裡的情緒,然後用一個懷抱,或者一些話語"今天不能做這件事不開心了是嗎"來幫助孩子表達出來。

讓他們知道,你可以很生氣,也可以很難過,但媽媽都會在一邊陪著你。

當他們感覺到自己被接納的時候,就會慢慢平靜下來,這樣也不失為一種情緒管理的提升和學習。

新手媽媽遇挫敗,孩子“可怕期”父母怎麼做?

當要求越界

節目裡,何潔的孩子因為自己喜歡的繪本被別人先挑走了,所以各種哭鬧,場面一度失控。

但何潔並有立刻去安撫,而是等孩子哭累了告訴他,為什麼這麼委屈呢,繪本沒了,媽媽還會給你講很多你沒聽過的故事呢,可是你的妹妹一個在家,連講故事的人都沒有。

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執著於秩序,但對於超綱的事情還要教會規則。

你不能在他們每次在商店門口哭鬧,就答應給他那些不合理的東西。如果次數多了,他們會覺得原來我一哭一哭爸爸就同意的錯覺。

新手媽媽遇挫敗,孩子“可怕期”父母怎麼做?

其實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往往不是為了要買,而是想知道如果我這次這樣哭爸爸會怎麼樣,進而演變到下次更無理取鬧的舉動。

這時的父母要堅決說"不",可以守在他們身邊,看他們哭鬧,在他錯了的情況下不違背規則。

心理學家說,在孩子毫無原則性吵鬧的時候,那些態度堅定的父母,其實更能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而那些孩子只要一吵鬧,心裡就開始不耐煩,嘴上各種"好好好"的父母,其實更多的是在逃避一種責任,想躲清靜,所以孩子一反彈的時候,他們就妥協了,可想而知,當孩子越來越大,反彈的範圍越來越大,當父母開始不再妥協的時候會怎麼樣呢,到時候是另一種"撲殺"了。

所以,孩子的"可怕"期,重點不是孩子,實則是對父母的一種修行。去進行一次次有效的愛與引導,與孩子共同度過這特殊而又意義非凡的幼年時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