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蘭桐花開》,幾個情節回憶七十年代農村的真實樣子


追劇《蘭桐花開》,幾個情節回憶七十年代農村的真實樣子

宅家已有三十多天,偶然機會在短視頻軟件上刷到了電視劇《蘭桐花開》一個通過身體關節感受和鹽罐子的溼度判斷是否會下雨的片段,一下子把我對七十年代老一輩農村人的那份淳樸情懷吸引了出來,於是開始了追這部電視劇的時光。通過深入瞭解這部去年在中央電視臺首播的電視劇,重溫了一遍七十年代末,受災貧困村是如何通過一兩代人的努力,逐步過上好日子的那段歷史,其中有幾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感慨萬千。希望通過我的講述,可以引起更多同樣喜歡這部劇的朋友們的共鳴。

引起共鳴,淚點多多,這是《蘭桐花開》這部劇給我的感受。《蘭桐花開》將故事背景設置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一窮二白的蘭桐縣後牛村,主線是該村四十年的生活變遷。故事圍繞著後牛村村支書孫桐花、村主任劉保印以及文化人肖萬賢等老一輩人以及他們的子女等兩代人為了擺脫貧困村的帽子,在連連受災、起起落落這種艱苦的條件下,仍然堅定信心,同貧困作鬥爭展開。

追劇《蘭桐花開》,幾個情節回憶七十年代農村的真實樣子

女支書堅毅果敢,一心為民

後牛村原婦女主任在村裡遭水災時,因為抗災表現突出,被提拔為村支書。她給人的印象是做事公道,一心為村民擺脫貧困,以村民的疾苦為疾苦,感同身受。從劇中她與丈夫晚上睡覺時的一個片段可以看出來,她心裡裝的是全村人。村裡的小麥豐收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她樂的睡不著,想著村民們冬天有白麵饅頭吃了,睡覺都能樂醒。她的丈夫邊幫桐花撓背,邊“吃醋”似的說到:“現在你的心裡沒有俺了,你心裡裝著全村的人”。當她發現前牛村人使壞把水渠給堵起來,把水截斷只供前牛村自己灌溉,不顧後牛村死活的時候,桐花書記一個人單槍匹馬,衝到水渠就跟一群老爺們幹仗,在別人揚言要用鐵鍬劈她的時候,也絲毫沒有退縮,就是為了全村的農作物有水喝。最終她也在鄉長的見證下,提出上午灌溉前牛村,下午灌溉後牛村的方案,顧全大局地解決了爭端。當村裡的痞子劉厚田打走老婆,丟下孩子跑路後,村裡的會計把兩個孩子丟到桐花書記家就走了,孫桐花就這樣在本就不富裕的家裡又收養了兩個孩子,負責兩個孩子的飲食起居和學業,以致兩個孩子都說她才是親媽。同時為了讓村民們都富起來,這位女書記又提議搞起了村辦磚廠,村裡集資買材料,全村一起幹活燒磚掙錢。雖然過程中有很多的波折,但是她這份堅毅果敢,一心為民的情懷,值得尊重。

追劇《蘭桐花開》,幾個情節回憶七十年代農村的真實樣子

後牛村民質樸純良,勤勞上進

劇中的後牛村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村莊,因為地勢低,一發大水被淹的就是他們村;好不容易豐收的麥子,全村都指著過年的口糧,一夜之間被雨水摧毀;很辛苦才辦起來的磚廠,第二單就被騙了十五萬貨款,欠外債十二萬多......就是這樣一個村莊的村民,在自身都難保的情況下,當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準大學生周麥因為家裡沒錢,無法去北京就讀的故事傳播開來,全村人都拿出了自己的積蓄捐助這個孩子完成學業。這一段情節真的是看得人熱淚盈眶,小賣部老闆捐出了所有包括進貨的錢,理髮店老闆捐出了開業以來所有利潤,老教師二爺捐出了老兩口的“棺材本”錢,陳新豫賣掉了自己剛買的呼機......雖然不是自家孩子,但是每個人都在為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高興、自豪、出力,可謂是質樸純良。當磚廠的磚被預定,第二天早上就要交貨,卻因為欠別人的運輸費沒有車輛運輸的情況下,村民們為了不失誠信,竟然連夜出動,用板車拉了一夜拉到工地,連工地老闆都被打動了,可謂是勤勞上進。

追劇《蘭桐花開》,幾個情節回憶七十年代農村的真實樣子

下一代德行端正,品質傳承

以李秉恆、陳新豫、王大翠、周麥等為代表的年輕一代,不忘村民老一輩的辛勤勞苦,在長大後,寧願放棄大城市較好的工作機遇和安逸的生活,也要回到生他們、養他們的家鄉,和大夥一起創業,志在脫貧。陳新豫當兵復原後,回村幫助村民辦磚廠、辦沙廠,同時為不犧牲村裡的生態環境,敢於同投資人說不;當發達的戰友拋來橄欖枝的時候,他也拒絕了,他說要帶領全村一起發家致富。大學生周麥,吃水不忘挖井人,他沒有忘記當初是全村人資助他上了大學,完成學業後,他義無反顧的回到了後牛村,當起了大學生村官,把自己所學都用來報效村莊。善良的李秉恆,在暴雨中為了救小孩子,被破舊的房屋砸到,失去了年輕的生命......

追劇《蘭桐花開》,幾個情節回憶七十年代農村的真實樣子

以上就是我對《蘭桐花開》這部劇裡七十年代兩代人的真實感受,每個人,每個片段都能有一份感動在裡面。一部電視劇感覺上的好壞,每個人可能都不相同,除了好的劇情,質感的畫面,演技高超的演員,還有就是每一個深入人心的情節。能夠引起共鳴,打動人心的,就是好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