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義——《死亡詩社》

打開這部片子,看到是1985年的作品,一股濃濃的歷史感上來了,但當看完之後才發現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佳作。打開導演的介紹頁,會發現,他也是《楚門的世界》的導演。《楚門的世界》電影的點子實在是太經典了,又有著對預言一般的精確性。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教學嚴肅,素以升學率高聞名的威爾頓預備學院,來了一個不尋常的文學老師——約翰·基丁。為什麼說他不尋常呢?

他上的第一節課是帶領學生在校史展櫃出感受死亡,這是一堂死亡教育課。他告訴學生“seize the day”,只有理解死亡,才能更深刻地明白生的意義。

第二節詩歌課,基丁老師就讓自己的學生把課本的序言全部撕掉。把那些對詩歌的刻板的,教條的評論,把那些條條框框都扔了。詩歌是用來感受的。

之後他還帶著學生站在課桌上展開與平時生活不一樣的視野角度;帶著學生在院子內活動,理解從眾和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在操場上大聲朗誦詩篇,宣讀理想……學生們也在壓抑的環境中感受到了一絲春風般的溫暖。

特別有意思的一段是他們一群學生半夜偷偷跑出去,找到當年基丁老師創辦的死亡詩社的山洞,一起在裡面吟詩唱歌。(基丁老師也是這所學校畢業的)這也是電影名字的來源。

看完電影之後,非常感慨,因為這個故事的結尾很現實,基丁老師被開除。這些詩社的成員都在文件上籤了字,否則他們就會被開除。只有一個孩子(查理)一直很剛,瀟灑不羈,於是被開除了。一定程度上查理的瀟灑,對條條框框的不屑來源於他有個富裕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