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州十二時辰

灤州十二時辰

之前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精緻的服裝道具讓人眼前一亮。

《長安十二時辰》參考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壁畫,幾乎在每個鏡頭裡都會出現讓文博愛好者為之會心一笑的小驚喜。

灤州十二時辰

#全國十二時辰 話題也成為了熱搜,眾多大號發佈了本地十二時辰精彩文章,撰稿人看著“眼饞”,也從之前拍攝的圖片庫中精選了十二張,蹭熱度設計了一套《灤州十二時辰》。

話不多說,先來看圖吧!


灤州十二時辰

灤州十二時辰


灤州十二時辰


灤州十二時辰


灤州十二時辰

灤州十二時辰

灤州十二時辰

在整理照片的同時也對古代的計時方法進行了一下學習,再次感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灤州十二時辰

▲ 攝於帝都國子監,作為當時的最高學府日晷這種計時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起點是午夜,每個時辰等於現代的二個小時。

西周時人們用天色對應時辰的描述,也就是說,十二天色(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分別對應時辰中的十二地支(夜半對應子時,以此類推),該種計時方法直到漢代才真正命名。

以下內容搬運自『時辰』的百科

【子時】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今明兩天的臨界點,意為孕育。11:00—1:00

【丑時】

雞鳴,又名荒雞。1:00—3:00

【寅時】

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3:00—5:00

【卯時】

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5:00—7:00

【辰時】

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7:00—9:00

【巳時】

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9:00—11:00

【午時】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00—13:00

【未時】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13:00—15:00

【申時】

晡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古人物質生活水平較低,一天吃兩頓飯,這個時間該吃第二頓了。15:00—17:00

【酉時】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00—19:00

【戌時】

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00—21:00

【亥時】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00—23:00

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灤州十二時辰

▲ 日晷只有卯正到酉正的刻度,對應著上午6:00到下午6:00,不出太陽當然也就沒日晷什麼事了

十二時辰是中國先民們的大智慧,如今雖然人們習慣於二十四小時制,但也別忘了這些中國傳統的優美時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