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和向上的動力,來源於自我接納而非一時的成績

人的不自信實際上來自於對自我負面表現的不接納,而非是由於缺少成功。所以我們會經常看到有些人即便再成功也還是不自信,要不斷的炫富來維持心理平衡,因為某一方面的成功永遠不能代替對另一方面的不滿。實際上我們要做的是完全接受自己或幫助孩子接受自己。我覺得我在小學六年裡做的最好的就是把我家丫頭從一個害羞無助的孩子,變成了一個獨立自主的剛毅的孩子。持開放的心態,把事情和人格分開。做事上,接受批評勇於改進。人格上永遠不接受別人或自己的評價,因為無論是誰的看法都只能是某一個角度上的觀察,即便是我們自己的認識,在理論上也只能是一種偏見。就像人永遠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固定的角度和眼光也不可能評價一個流動的生命。不接任何意義的評價,接納自己,讓生命流動!

人要優秀,就必然遭到排擠。由於觀念的不同和對孩子的心理支持,我把丫頭六年受到的排擠都變成了免費的陪練,應該感謝他們更應該感謝自己。人是自己觀念的囚徒,要想突破就必須打破舊觀念,要想自由就要保持開放和流動。

孩子的自信和向上的動力,來源於自我接納而非一時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