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WAN——原有網絡市場格局將被徹底打破

信息化的世界,不進則退,慢進亦退。在數據中心、雲計算、5G和寬帶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的IT基礎設施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近兩年,企業的命運往往與其選擇的新思維、新技術緊密相連。有的錯過發展時機,導致危機四伏;有的轉型太晚,獨自黯然神傷;也有的把握風口,力挽狂瀾意氣風發。

網絡,作為聯接從雲端到邊緣的基礎設施,在數字化轉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雲計算時代綻放出新的光彩。SDN、NFV、SD-WAN等名詞頻頻出現,其中SD-WAN(軟件定義廣域網)成為近兩年網絡領域的新風向,SD-WAN市場湧入幾十上百家供應商,玩家包括傳統設備廠商、軟件廠商、電信運營商、雲服務商、安全廠商和初創公司等,無論老牌還是新貴,各家或併購或自研,通過各自的方式在這個新興的網絡江湖中逐鹿群雄。

IDC對SD-WAN市場做了初步調研和統計,中國SD-WAN應用始於2017年,在2018年快速增長,2019年SD-WAN市場增速超過130%,市場規模接近7000萬美元,客戶群體遍佈金融、零售、製造、互聯網、媒體、政府、醫療、能源、電力、教育、交通和服務等多個行業。

SD-WAN——原有網絡市場格局將被徹底打破

IDC分析,SD-WAN成為SDN技術快速成熟的市場,產生的基礎存在多樣性。

魚與熊掌,可否兼得?

企業高管或IT經理,都會關心如何在確保IT網絡正常運行的同時,降低成本。企業專線通常可提供較高的服務質量,但成本昂貴,如購買的帶寬量級小則無法形成價格優勢。開通時間少則一月多則三至六月,無法滿足企業運營效率的要求。普通互聯網線路雖然價格較專線便宜,但穩定性完全依賴於接入鏈路,無法保證網絡連通率。SD-WAN的出現,以低成本的互聯網寬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較低流量價格昂貴的專線來完成企業站點互聯,加上安裝運維管理的簡易性、全局流量調度和可視分析的特性,極大地降低了企業IT人員開支。從產品模式來看,多家傳統硬件廠商提供硬件CPE或uCPE,可替代企業原有邊緣網絡設備,如路由器、防火牆/UTM,廣域網優化設備等,基本的SD-WAN功能在未來可能成為所有路由器的標準配置。

數據中心+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雲網融合

伴隨著企業將愈來愈多的應用部署在雲端,且在IT基礎架構上採用混合雲的技術架構,企業的雲下數據中心和雲上VPC之間的連接成為必需,雲網融合應運而生。從運營模式來看,雲服務商依靠強大的用戶基數、數據中心和雲服務等核心資源為上雲客戶拓展SD-WAN業務,基於雲的網絡服務,幫助用戶將線下分支機構快速上雲。雲廠商不斷迭代SD-WAN產品,為客戶提供基於業務對帶寬需求按需動態調整和彈性計費,大幅降低運維和管理難度。除此之外,一些軟件SD-WAN供應商不僅能提供企業CPE設備和統一管理系統,自身也在與雲服務商尋求合作並搭建運營級網絡,利用遍佈全球的互聯網和POP節點,結合專屬傳輸優化技術,為企業打造廣覆蓋、低開支、高保障的SD-WAN靈活組網。

開放+創新+5G,電信運營商的新選擇

國外電信運營商在SD-WAN部署中早有亮點,國內電信運營商也在以積極的態度擁抱變化。目前業內常見的部署模式為MPLS和SD-WAN混合組網,專線用於關鍵業務傳輸,SD-WAN與專線並不衝突也不會取而代之。SD-WAN在面世之初對運營商傳統業務有些影響,隨著運營商網絡逐步向雲化、簡化、開放化和智能化演進,SD-WAN應成為其傳統業務的延伸和補充,以網帶雲,以雲助網,多雲連接和帶寬隨選等服務可為企業提供彈性調整、混合接入和自助訂購等組網業務。隨著5G的到來,超大帶寬、超低延時和超大連接的特性配合切片能力,結合SD-WAN可實現針對業務差異化服務,SD-WAN搭配5G,對工業控制和交互類應用將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多特性融合,安全必不可少

SD-WAN基於相對不安全的互聯網連接提供了更豐富的帶寬,混合連接的方式也創造了新的安全隱患,分支機構或邊緣設備易遭受安全攻擊。因此,雲時代的連接不再成為唯一訴求,分支安全也同時成為企業廣域網部署方案的重要部分。一批安全出身的企業開始佈局SD-WAN,結合安全防護系統、下一代防火牆、入侵防禦系統、廣域網優化和上網行為管理的特性,成為SD-WAN的新賣點。從安全性、多特性的角度去完善SD-WAN產品和解決方案,對安全公司多年積累和潛在的客戶,是一個更好的加強合作與聯繫的機會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