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WAN賽道已變,馴龍高手何時登場?

C114訊 4月15日消息(任放)在雲計算、移動應用、企業全球化成為大背景的環境下,異地辦公、視頻會議、遠程桌面等越來越多的實時應用需要在多個節點間傳遞,斷線、訪問慢等問題與應用即時性和實時性的要求之間的矛盾逐漸顯現。此時,SD-WAN應運而生。

什麼是SD-WAN?

SD-WAN,即軟件定義廣域網絡,是將SDN技術應用到廣域網場景中所形成的一種服務。

這種服務用於連接廣闊地理範圍的企業網絡、數據中心、互聯網應用及雲服務,典型特徵是將網絡控制能力通過軟件方式'雲化',支持應用可感知的網絡能力開放。

舉個大家熟悉的栗子,病人因為上火去看醫生,他不知道上火是什麼意思,但是知道上火代表的症狀;醫生不清楚病人說的上火具體癥結在哪裡,但能判斷出他在說什麼。於是醫生問病人,你那裡上火?病人回答哪哪都上火。最終醫生給出瞭解決方案:多喝熱水。

說白了,SD-WAN就是披著網絡技術外衣的服務。

SD-WAN的形成

時勢造英雄,互聯網每隔十年左右會出現一次重大技術變革,SDN與SD-WAN 的出現背後有很多推動力量。

從2006年斯坦福大學提出集中控制架構和Openflow協議到2012年Google B4商用方案,SDN萌芽期和幻滅期的關注點一直在雲和數據中心內的場景,產業界急切需要找到下一個killer app。另一方面,雲計算技術的發展引發了IT產業的變革,互聯網+帶動了傳統行業的轉型,to B的互聯網化在2014年趕超了to C的關注度。

應用與網絡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以前的平衡被打破了,現在需要進入新的平衡,在短暫的動盪期間產生了機會。可以說,聚焦於企業市場和廣域網範疇的SD-WAN 服務正是在這樣的行業背景和期待中形成。

資源供給量迅速增長、業務種類多樣性爆發等技術條件,與傳統市場區域飽和、新興市場需求旺盛等非技術條件促成了SD-WAN服務產業化。面對客戶個性化的要求,同時調動各種各樣的資源和服務,SD-WAN在服務中處於腰部的位置,同時具備上面與下面的條件才能產生價值。

SD-WAN賽道已變,馴龍高手何時登場?


如果就服務於誰、資源調度來自哪裡作為分層,可以將SD-WAN分為面向用戶和應用、面向政企、面向ICP、面向ISP,這個分層是動態的會跟隨整個網絡的發展持續演化。

SD-WAN賽道已變,馴龍高手何時登場?


SD-WAN的三個階段

SD-WAN近幾年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炒概念

這個階段的特徵為:概念滿天飛,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聽不懂其他人在說什麼,就像聖經故事裡說的巴別塔,結果就是先讓子彈飛一會。

到了2016年,大家意識到資源是SD-WAN中最值錢的,擁有稀缺資源相當於家裡有礦。2019年運營商開始用巨量資源衝擊原有賽道,SDWAN開始全面向服務轉化。

第二階段:資源為王的2.0階段

在這個階段,應用層和網絡之間的主要矛盾是帶寬不足。面對這種情況,TCP加速技術挖得第一桶金,不久又開始面臨數字鴻溝所帶來的問題。此時,全球大小企業都在做填補數字鴻溝的工作。

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加大全球數據中心和傳輸資源方面的投入。其中,對於國內公司來說,最大的推動力來自“一帶一路”。在這個背景下,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開始建自己的政企專網,中國電信大規模建設覆蓋中南半島的光纜網、進軍菲律賓。

SD-WAN2.0終結者進場,賽道格局變了,靠一條線吃遍天的時代已經結束。

第三階段:3.0全球服務時代

進入3.0時代,站在國內的角度看市場,是處於飽和狀態,但如果放眼全球,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屈指可數,這就相當於在整個海外市場中國企業面臨一個完全空白的狀態。

此時需要關心問題,一個是,當整個的經濟發展的重心開始向海外傾斜的時候,SDWAN應該是以服務為中心還是以網絡為中心?另一個則是共同用推動產業出現的因素。

如何成為馴龍高手

2.0時代起,SD-WAN賽道格局已經發生變化,“一帶一路”政策下運營商勢大,陸續又有互聯網巨頭入局,算得上是恐龍進場。起初坐擁SD-WAN天下的初創公司,如今與大公司同臺競技,如何選擇賽道變得十分重要。

成為馴龍高手,需要具備兩個能力:OTT的藝術與網絡測繪能力。

谷歌是關於OTT的藝術很好的例子,在過去幾年中,它發佈所有的新技術雖然涵蓋了傳輸層和網絡層,但所有技術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以不觸動運營商的利益為出發點,不管是它的B4、ESPRESSO,還是BBR、QUIC,都是儘可能不去刺激底層運營商的網絡,保持底層網絡輸出持續和穩定的預期,這就是非常高超的OTT的藝術。

而全球網絡測繪的必要性就在於,測繪是一切智能控制的基礎。以自動駕駛為例,自動駕駛裡面最核心的部分其實是對地圖的標註,以及對地理信息的蒐集,如果沒有這些東西,僅僅依靠自動駕駛車輛自帶的傳感器,很難做到自動駕駛。而這些工作其實都是隱藏在各種智能背後的基礎性工作。

實際上,海外資源已經十分豐富,這時候面臨的問題不再是傳輸什麼東西租一根專線,而是在資源池化時清楚需要的東西在哪。當全球網絡和計算資源充分池化之後,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SDWAN架構裡面都在大量的討論控制平面和數據平面,唯獨沒有管理平面。

從常識的角度來說,一個控制器或者控制應用在做決策的時候其實是依靠一個數學模型,這個模型能不能做出最好的決策,不是取決於這個模型是否複雜和聰明,而是取決於輸入的數據是否足夠精確。所以管理平面才是SDWAN系統的核心,管理平面的成本是整個系統的成本中心。

另外,要清楚的知道在海外的環境裡面用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原先封閉在黑盒子裡的能力被釋放出來,變成可以雲化的資源。這時候,僅僅依靠靜態的資源信息不能提供充足的決策依據,必須依靠資源的動態信息。快速部署,靈活部署,按需部署成為關鍵。初創公司不是瑞士軍刀,高度專業化、提供細分領域服務才符合整個產業的發展規律。

當整個互聯網的各種資源都能實現雲化和池化,並且能實現融合的時候,一個全新的時代就來臨了。在此之前,還需要時間做大量的工作累積,以待厚積薄發。

SD-WAN的下半場,與恐龍同行,馴龍高手何時登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