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影視劇中漏洞百出的錯誤常識!

在家看了些電視劇,有很多電視中的一些古代的常識那是謬誤百出。雖然不可能要求導演或編劇完全按照史實來創作,這並不現實。但有很多原則性的地方真的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我整理一些錯誤的常識性知識,雖然不能百分之百正確,但絕大部分還是說得正確的。希望能給一些觀眾普及一點吧。

電視劇中的很多女演員都是瓜子臉、尖下頦、大眼睛、骨感美,其實在古代長成這樣就完了!在古代那這叫“風流賣笑相”。古代多為“天庭飽滿、地合方圓”中國古代仕女,鵝蛋臉是最美的!

古代戰爭講究的是軍陣冷兵器時代,無論步兵還是騎兵,都是排列成軍陣,集體衝擊才有威力。現在電視一演,兩群人跟兩群流氓大街上群毆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極了兩群古惑仔爭地盤?仗打成那樣,如果這樣打仗都完了,誰也贏不了,可能誤傷還不少!

古代交通真的沒那麼方便,昨天還在戰場前線,第二天回北京上朝了……感覺是包了個動車組回去的一樣。

在古代不是誰都能上朝的,你以為皇極殿是什麼地方?是阿貓阿狗人五人六都能跑到朝廷上吐槽各個官員政令嗎?按照明朝制度,科道言官,京官五品,外官三品才能上朝。你弄一縣令,就跑朝堂上開噴,你感覺合適?就算今天,你認為一個縣委書記能參加國務會議?

還有“奴才遵旨”,這應該是最慘不忍睹的一句話了!除了滿清那個非人的政權,沒有大臣會自稱奴才的!那些明朝歷史劇的導演編劇你敢叫明朝大臣自稱奴才嗎?

太監在古代那可是尊稱!皇帝和大臣們是不會管誰叫張太監、李太監的!你覺得皇帝和大臣會對奴才用尊稱嗎?而且,不是是個閹人就是太監。普通內侍上面是少監,少監上面才是太監。那可是那個行業中響噹噹的“正高級職稱”,比今天的教授難多了!

“交司禮監批紅”,司禮監是什麼玩意兒?憑什麼“批紅”?按照明朝制度,內閣票擬,交天子披紅。雖然有時候(不排除昏君在位),天子會叫司禮監代替自己“批紅”,但是也不能赤裸裸的說交司禮監批紅吧?這個跟直播鏡頭下犯罪有什麼區別嗎?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正確讀法: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不是所有聖旨都用這個開頭的!絕對不可能出現一個宦官跑到一個大臣跟前,展開手裡的黃綾卷軸裝模作樣的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任命某某某為某地知府……”奉天承運開頭的聖旨是最鄭重的一種,一般來說,一個皇帝在位期間,除了冊封皇后、冊立太子(太子妃)、敕封諸侯王之類特殊大事,是不會用這種格式的聖旨的。絕大多數聖旨,開頭就倆字“聖諭”或者“上諭”。

真是奉天承運開頭的聖旨,正常情況下也絕對不會派太監出去宣旨,都是部堂高官擔任宣旨欽差。

皇后妃子自稱“哀家”我也是醉了,哀家絕對不是皇后自稱的詞!哀家的意思是(先帝)死了,做為未亡人,了無生趣。而且,這個詞是古代戲臺上用的!請不要讓那些皇后、嬪妃們裝模作樣的說:“哀家如何如何”了,成不?

現代影視劇中漏洞百出的錯誤常識!

唐三彩是陪葬用的!古人絕對不會把這兩種東西擺在家裡當工藝品!今天也只有文盲把這種玩意擺家裡,也不嫌晦氣,乾脆賣倆花圈擺家裡算了,再貼上兩幅字,寫上“音容宛在”、“永垂不朽”!

古代只有爹叫兒子、皇帝叫臣子才直呼其名!古代稱呼對方絕對不允許直接叫名字,那比今天你罵人後果都嚴重。小燕子裡面叫“永琪”、“爾康”我聽了也是一陣汗顏!古代平輩之間都是稱呼對方的字或者號。

“納蘭明珠”是名字,姓“葉赫那拉”。《康熙大帝》電視劇裡竟然被人稱呼為“明相”,沒有從名字中間拎出一個字來稱呼別人的。

“我孝莊……”《康熙大帝》電視劇裡這句臺詞,斯琴高娃說出來的時候,我差點笑死!僭稱“孝莊文皇后”,是愛新覺羅黃太極的寡婦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死了以後,玄燁和滿清的奴才們上的“諡號”。你覺得有人活著的時候就給自己上諡號的嗎?

現代影視劇中漏洞百出的錯誤常識!

“一夫多妻制”,現在電視上所謂的“磚家”、“叫獸”一出來,就一臉爹死娘改嫁的表情抨擊中國古代社會婚姻制度的黑暗,一張嘴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如何如何……真的別丟人了!中國傳統王朝就從來沒有過一夫多妻制!中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妾是不受法律保護,家族也不會認同的,出身大多非良家,像現代的二奶)。

有妻了,再娶妻在中國古代也是違法的,罪名叫做“停妻再娶”!(像現在的重婚罪)只有滿清那個非人朝代演變出來的野蠻人,才奉行一夫多妻制。而且,滿清那個朝代都是沒有綱常倫理!前面提到的博爾濟吉特氏就是姑姑和侄女一起嫁給努爾哈赤的;而且,姑姑(哲哲)和倆侄女(布木布泰和海蘭珠)都是妻。

最後一點“金絲翼善冠”是冥器,也就是死皇帝陪葬的! 不要讓明朝的皇帝帶著金光燦爛的翼善冠了,活人戴的翼善冠都是烏紗的黑的!金絲編的那個好幾斤沉呢,天天帶著不怕把脖子壓壞了啊。

現代影視劇中漏洞百出的錯誤常識!

說這麼多我發現真的不能和中國古裝劇的編導們較真歷史、較真文化、較真常識。當然肯定有人會說,娛樂嘛!

是啊,娛樂嘛,幹嘛老披著張古人的皮,頂著些古人的名來糟賤古人、調戲歷史、誤導觀眾呢。

一個電視劇千萬上億的投資,就算請不起專家,難道就不能拿不出一點錢請個歷史老師把把關,甚至請個相應專業的研究生、大學生嗎。

認真和尊重觀眾、尊重創作、尊重自己就把它當作體現自己的價值和成就的藝術品來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