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深度体验,美好感受,人文情怀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还没有复课的这段时间里

我们选择了通过声音带着小朋友们

穿越千年

一起找寻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大都会

一起了解莫高窟是如何开凿并流传千年

一起揭晓藏在壁画里的故事和秘密

一起发现不一样的敦煌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晋行记少年童行

为大家推出

《耳朵里的敦煌》系列音频分享

和小金哥哥

一起穿越千年

一起神游敦煌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第六讲:壁画制作(下)

课程关键词

涂色(着色)

画稿完成之后,师傅写上色标,由弟子工匠涂色完成。“色标”就是色彩分布的代号。敦煌壁画中已发现用行草书法写上的布色符号

有“夕”(绿)、“工”(红)、“青”、“廿”(黄)等,各取字形中的局部为代号;或者有“紫”、“青”、“朱”、“禄”(绿)等,各用全字。当然在敦煌壁画中大量的壁画并不标示色标,而是直接上色。这是由于画工画匠们具有娴熟的绘画技法,驾轻就熟。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莫高窟壁画中历代主要使用的颜料为天然矿物色。天然矿物色以天然矿石为原料,它经过选料、粉碎、除铁、研漂分级等程序,制造出绘画所需深浅不同的各种颜色。

其色彩纯正浑厚、艳而不俗,具有耐候性、耐光性、不怕酸碱腐蚀等特性,即使没于土内多年也不会影响其色泽的艳丽,具有化工合成颜料难以达到的表现效果。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定型线

在大多数情况下,壁画人物在敷彩以后,轮廓模糊不清,尚需最后用墨线或赭色线精心勾勒人物五官、手足、衣饰等细部,使形象更加清晰完整。这最后一次描出轮廓的线称为定型线,这个过程叫作

勾定型线。唐代壁画色彩富丽,同样需描线定型,如莫高窟第329窟东壁说法图下的女供养人像, 供养人身穿质薄的罗衣,犹能清晰辨认起稿线与定型线的区别。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第329窟 女供养人像 初唐

提神定睛

最后的一道工序是提神点睛。勾定型线之后,画面形象已完整清晰,但有时画家为了使形象更加生动传神,往往于人物的眼、鼻等处勾描”高光”,以收到形象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石窟艺术的创造者

灿烂辉煌的敦煌壁画就是这样在许多工匠的相互合作中,通过一道一道的工序逐步创作出来的。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晋行记研学讲师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金俊音(小金哥哥)

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志愿者讲解员

上海中心大厦敦煌大展特约讲解员


曾先后在敦煌、兰州、南京、上海、徐州、重庆等多地分享讲解敦煌文化。2019年1月曾受邀与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老师一起录制CCTV1频道《开讲啦》节目,2020年杂志《大学生》对其进行专题报道。


童行课堂 |《耳朵里的敦煌》第六讲 壁画制作(下)

从耳朵到心里

从遥远到眼前

少年童行陪你一起成长

假如您和孩子都喜欢历史、喜欢古建、喜欢旅行

一起关注并加入【晋行记少年童行】大家庭吧!


接下来的每一天,

我们一起用知识迎接希望!

春天已经到来。

抗疫终将胜利,

众志成城,我们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