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銀行讓漁民愁容變笑容

子夜時分,溫嶺石塘鎮箬山市場碼頭,漁民們將一天的辛勞收穫擺在交易市場,與前來收購的商販們討價還價。

新鮮的黃魚、活蝦、螃蟹在漁網裡翻騰跳躍,“漁民捕漁回來後,晚上十一點左右開市,以前都是帶現金收購,十分不便,現在好了,用手機銀行給漁民轉賬,錢實時到賬,方便多了,沒有了假幣,漁民也高興啊。”在石塘經營了近30年海鮮收購、加工、銷售生意的謝老闆,談起收購由現金交易向非現金支付轉變的過程,由衷地感慨到。“我周圍的老闆們受到啟發,也開始用手機銀行,背現金擔驚受怕的日子過去了。”完成最後一筆10萬元收購款轉賬後,謝老闆滿意而去。

謝老闆使用的手機銀行是溫嶺聯合村鎮銀行石塘支行客戶經理為其推薦並安裝的,用他的話說,“現在已經離不開手機銀行了”。以手機等為載體的移動支付有助於縮小城鄉間金融服務差距,解決貧困地區、邊遠山區和海島地區銀行機構網點投入成本高、難以覆蓋等問題。溫嶺聯合村鎮銀行推廣的農村手機支付業務可提供新農保、新農合、電視費、電話費繳費等便民服務。

“我們通過流程改造、精準營銷等手段致力於打造讓老百姓只跑一次網點、其餘都通過電子渠道辦理業務的村鎮銀行,真正將便民服務做到家。”溫嶺聯合村鎮銀行行長朱偉平強調。據悉,包括溫嶺聯合村鎮銀行在內的14家聯合系村鎮銀行充分利用櫃面、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多交易渠道辦理農信銀通存通兌、電子匯兌、第三方快捷支付、消費等多品種業務,為農村客戶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一組數據表明,今年1-9月,聯合系村鎮銀行手機銀行交易金額達到58億元,同比增長157%;第三方快捷支付交易金額55億元,網銀交易金額258億元,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的同時,也為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節省了數量可觀的手續費。

村鎮銀行應國家農村金融政策扶持而生,經過十年發展已成長為廣覆縣域“支農支小”生力軍,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已組建村鎮銀行1553家。

多年來,農信銀中心積極響應人民銀行號召,致力於服務小微金融,支持村鎮銀行入網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幫助村鎮銀行拓展支付匯路和渠道。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作為我國農村地區重要金融基礎設施,以其多樣化的支付服務產品和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務吸引眾多村鎮銀行紛紛加入,也將普惠金融擴展到更廣泛的區域和人群。

目前,已有1034家村鎮銀行通過獨立接入、主發起行代理接入、主發起行所屬成員機構等模式接入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今年前9個月,直聯接入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的19家村鎮銀行中,聯合系村鎮銀行業務筆數和清算資金佔比分別達到70%和30%,其通過電子銀行渠道辦理農信銀支付清算業務80萬筆,通過櫃面渠道辦理農信銀支付清算業務26萬筆,電子銀行替代率達到70%。

聯合系村鎮銀行主發起行杭州聯合銀行村鎮銀行管理部總經理周榮華表示,“聯合系村鎮銀行依託農信銀平臺堅持差異化發展道路,進一步加大精細化管理,以科技驅動創新,將科技創新作為轉型發展的支撐。”村鎮銀行自身體量小,通過應用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實現了農村地區異地資金匯劃的暢通高效,與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打造了功能完善、快捷高效的支付結算服務體系;依託農信銀共享網銀系統、共享手機銀行系統、共享電子商業匯票系統等信息技術服務,形成了全天候、實時到賬、多選擇的支付結算渠道,快速搭建起聯合系村鎮銀行金融科技平臺,形成較完備的支付清算服務體系。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共有18省區市1912家法人機構43463家營業網點應用農信銀共享網銀系統開通網上銀行業務,個人客戶共計1606萬戶,企業客戶共計81萬戶;共有15省區市1576家法人機構35716家營業網點應用農信銀共享手機銀行系統開通手機銀行業務,客戶共計3709萬戶。

周榮華透露,為助推城鄉金融發展,開創更多富民惠農服務產品,下一步,聯合系村鎮銀行將深化、拓展與農信銀中心業務合作,依託農信銀共享網銀系統、共享手機銀行系統開通農貸自助申請、網上商城銷售農產品等功能,幫助農民增收致富;通過接入農信e支付實現“一點接入,連通全國農信,對接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目標,擴大自身影響力;加快改造移動金融NFC近場支付功能,實現支付寶、微信、便民小錢包等多場景聚合支付;搭建購買火車票、船票等現代交通工具的全方位立體交通支付平臺;上線支付寶對公提現、微信錢包提現等業務功能,推出更多便民惠民新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