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400多戶2000多人的貴州黔東南侗寨的戰疫之路

同心抗疫 守護家園

——貴州錦屏彥洞侗寨全民戰疫紀實

一個400多戶2000多人的貴州黔東南侗寨的戰疫之路

貴州黔東南錦屏彥洞侗寨全貌。

庚子年春,一場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攪亂了本該闔家團圓、普天同慶的中華大地,春節驟變得格外冷清。

1月23日,為抑制病毒擴散,湖北武漢宣佈“封城”。牽一髮而動全身,緊接著,全國各地紛紛先後啟動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一級響應。

隨後,死亡、病毒、救援、擴散、逆行、堅守、出征、仁愛等暖心或恐怖詞語成了屏幕上的高頻詞,一場看不見硝煙,但見得到屍骨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正式打響。

時間就是生命,防控就是責任。政府聯動、專家逆行、醫護馳援、全民皆兵……大家手心相連地與時間賽跑,跟病毒拼殺。

一個400多戶2000多人的貴州黔東南侗寨的戰疫之路

志願者在對街道、公廁等公共區域進行消殺作業。

誠然,遠離疫區千里之外的彥洞侗寨也不能倖免。

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西北部的彥洞村是鄉政府所在地,村寨坐落在一半坡盆地,有東南西北四條出口通往村外,團結互助、仁愛向善及熱心公益的寨風一直傳承至今。清鹹同年間,為抗擊匪亂,寨人利用地形優勢曾在西、北兩個路口設卡嚴防,多次擊退來犯之敵。

疫情防控戰是一場全民戰爭,處處都是戰場,彥洞侗寨的戰疫大幕也在腳下這塊土地迅速拉開。

因地制宜精心設防

彥洞侗寨是X852縣道錦彥公路的終點站,東達錦屏縣城,南與河口鄉接壤,往西可以直通劍河縣,北低瑤白村,交通網較為複雜。

經過多方商議,村裡決定效仿前人的禦敵之策,利用有利地形,在全民發動、全民參與的基礎上,於四大路口設卡聯防輪守“禦敵”。

一個400多戶2000多人的貴州黔東南侗寨的戰疫之路

執勤人員對過往車輛進行消毒。

防控刻不容緩。2月2日,村裡在寨子東、南、西、北四大門設立四個簡易的疫情防控勸導卡點,執行24小時四班輪流值班制,每班按照“三個一”(一名村兩委、一名護林員、一名組長)安排值守,嚴禁外人進村、嚴防村人流動,為村寨平安、村民健康築起了一道堅固防線。

在村內,鄉村兩級幹部對“五類重點人員”進行重點監測,按照量體溫、查症狀、建臺賬、嚴隔離、禁出門等方式進行一一摸排。並採用應急廣播、流動喇叭、“兩微一端”以侗歌、橫幅、提示語、短視頻等形式,織密線上線下立體式宣傳網。

志願者支援卡點一線

“我今晚去‘五里衝’卡點值夜班,還有誰去不?”2月5日,“彥洞獎學助學基金會”微信群裡,有人主動請戰。

“守寨是守一個寨,這不只是幹部們的事,我們要發揚老一輩團結互助的精神!”接著有人搭話。

“我也去!”

“算我一個!”

……

一時間,執勤守卡的消息在“彥洞獎學助學基金會”微信群裡炸開了鍋,短短几分鐘就有十多人響應。

捍衛家園、人人有責,沒有大家,何來小家?

一個400多戶2000多人的貴州黔東南侗寨的戰疫之路

夜值。

沒有豪言壯語的請戰書,沒有按下紅手印,也沒有莊重威嚴的出征儀式,他們照樣信念如磐,勇擔守卡重任,決心為保一方平安選擇逆行而上。

第二天,黨員、原籍幹部、返鄉青年、在校大學生紛紛報名“守卡”,大家熱情高漲,組成了一個60餘人“防疫護寨隊”。於是,村兩委把這些人力分散排班在四個卡點,壯大守卡護寨力量。

來人勸返、宣傳知識、登記信息、測量體溫、噴藥消殺……在守卡執勤中,每班人都特別賣力,不敢有一絲馬虎。因為他們深知,這卡點是阻擊疫情的第一道關口,他們身後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是整寨400餘戶2000多人的身家性命。

愛心助捐“接龍”不斷

初春的早晨寒風瑟瑟。卡點條件十分簡陋,一頂帳篷,周圍是用塑料紙糊起來,幾根矮凳、一支筆、一本信息登記表,加上附近群眾提供的照明,這些就是卡點的全部家當。風吹來,只聽見嘩啦嘩啦的聲響,燈泡吊在半空左右搖晃。食物、炭火、應急物資等都十分急缺。當班人吃住在崗。

眾人拾柴火焰高。第二天,群眾、店主、學生及社會愛心人士們紛紛把臘肉、炭火、麵包、食用油、礦泉水、方便麵等日常生活物資送往卡點,有的直接支持現金,大家大幫小補有效解決了卡點物資短缺的燃眉之急。

一個400多戶2000多人的貴州黔東南侗寨的戰疫之路

愛心人士往拉點送物資。

有錢出錢,無錢出力。上到國家公職人員,下到小學生捐出壓歲錢,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方式在為抗擊疫情、守護家園傾力支持,弘揚了“有難眾人幫”的彥洞精神,一個個溫暖瞬間,一個個凡人善舉,詮釋著團結互助、仁愛向善、熱心公益的寨風民俗。截至2月15日撤卡當晚,四個卡點共計收到善款12988元,物資若干,勸返車輛和過往行人1000餘人次。

各路能人大顯身手

為讓疫情防控知識深入人心,提高鄉親們自我防範意識和警覺性,大學二年級在校生王彥淑把最新的科學防疫知識改編為通俗易懂的侗語,並把它傳在微信群、QQ群及朋友圈裡,線上全覆蓋宣傳;村支書周樂松把漢語防控政策改為方言“大白話”,錄製成音頻,每天通過應急喇叭進行喊話提醒。

村民們各盡所長,群策群力,為了腳下這片土地安寧健康盡一份心力。

一個400多戶2000多人的貴州黔東南侗寨的戰疫之路

志願者對小學進行全面消殺。

村人羅國茂結合自己的職業技能,主動當上消毒殺菌志願者,多次參與村內的學校、街道、公廁等公共區域進行義務消殺作業;養殖能手楊育平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融合本地方言俗語,編成一首“侗意漢文”的“彥洞抗疫歌”順口溜,讓大家願意聽、聽得懂、記得住。

……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彥洞侗寨的抗疫之路只不過是全國各地全民戰疫抗疫的一個縮影。疫情當前,彥洞人秉承前人團結互助、仁愛向善及熱心公益的侗寨優秀傳統,紛紛毅然挺身戰疫一線,一同守護家園。

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時下,冬去春回、生命勃發,我們堅信,大家精誠團結、群防群控,花開“疫”散的那一天將不再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