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全線崩盤告訴我們控制權決定生死


ofo全線崩盤告訴我們控制權決定生死

今天我跟各位分享的主題是:控制權決定生死。控制權就是生死權,為什麼這麼說呢?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就會有更深的感悟。

從200億估值到全線崩盤,ofo和它的創始人戴威,用鮮血給我們書寫了一本啟示錄。派系鬥爭、上層變動、腐敗成風都是ofo的殺手之一,但這些病並沒有切中要害,2018年12月20號,在一個“誰殺死了ofo”的朋友圈討論中,馬化騰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真相:“veto right(一票否決權)”為什麼這麼說呢? Ofo是一家創業型的公司,竟然有5張否決權票,它們分別是:戴威、滴滴、阿里、經緯和金沙江創投。換句話說,只要有相關利益,他們每個人都可以動用自己手中的一票否決權,從而決定了ofo的生死。當遇到利益不均的事、意見不合時就可以否決,甚至採用惡意否決權,這樣的公司怎麼能夠開得下去?所以,雖然ofo背後的靠山一座比一座強,但是這種錯根複雜的股東關係,從ofo誕生之日起,就埋下了潰敗的種子。從這個角度上來講,ofo 的教訓價值遠遠超過它200億的估值。 ofo到底是怎麼一次次被否死的呢?梳理ofo從成立、起飛、墜落的路徑,有三個關鍵時間節點的否決,導致了ofo全線的崩盤:

15億美元融資流產,是因為戴威和滴滴的交惡,從而被滴滴一票否決;

與摩拜合併流產,是戴威一票否決;

滴滴要收購的時候,阿里一票否決。

就這樣,各方的纏鬥與斡旋,各方的利益與衝突,最終讓ofo失去了三次最好的機會。

對於企業的發展來說,一個“霸氣獨裁者”至關重要,過度民主反而經常壞事並且動搖軍心。目前的中國企業數量超過2000萬家,平均每分鐘就誕生7家。然而它們存活率卻低得驚人,一般企業的壽命不到4年的時間,三分之一的企業倒在缺乏最強的控制人上面。很多的內訌、拖延、消耗,最終拖垮了創業的夢想。

而這些真正成功的企業,即使沒有很高的股權的控股,但是控制權一直在這些創始人的手裡。像任正非不到1.4%的股權,但是牢牢掌控著華為的控制權;馬雲在阿里巴巴佔了不到7%的股權,但是他用合夥人體系牢牢控制了阿里的控制權;馬化騰是13%股權,騰訊永遠他說了算;劉強東佔了15.8%的股權,但是京東連個二號人物都沒有!即使股權被稀釋到極致,但他們牢牢掌握著公司的絕對控制權,沒有任何投資方可以挑戰他們的權威,更別談什麼一票否決權。

所以今天在這裡我要告訴所有的華友朋友們,往往控制權就是企業的生殺大權,生死之權。我們不管是否能成為企業的控制股東,但是作為創始人,作為實際的經營者,你一定要掌握公司的控制權。因這個企業是你自己的孩子,只有你自己有這個控制權,才決定這個孩子的生死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