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65年了,他把榮譽和勳章壓到箱底,默默奉獻......

  戰鬥中,他衝鋒在前、九死一生,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勳榮譽卻從不提及,連家人都不曾知曉。這些榮譽埋在他心裡,整整65年。

  轉業時,他主動放棄了留在廣州海關、漢口公安等工作的機會,申請回到家鄉海城支援建設,他說,“好機會留給戰友,我在哪都一樣為人民服務。”

  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他都不改軍人本色,保持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

  他就是94歲的鞍山市海城退伍老兵張貴斌,一位有著70年黨齡的老黨員,用一生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現在跟隨遼報君一起來了解這位讓人敬佩的老人↓↓↓

致敬!65年了,他把榮譽和勳章壓到箱底,默默奉獻......

“光榮之家”牌匾下,張貴斌老人敬了個標準的軍禮。

塔山阻擊戰表現英勇

獲得“人民功臣”榮譽稱號

  初冬時節,記者來到張貴斌的家,30多平方米的小屋,簡樸整潔。傢俱陳舊斑駁,一個箱櫃已經用了43年,床鋪因為空間狹小不得不卸掉床頭。

  “辛苦了,謝謝你們大老遠來看我。”張貴斌一邊拉著記者的手一邊說,“屋子雖窄,但我心裡亮堂。現在過上這麼好的日子,還享受著國家的待遇,已經得到太多了,我高興啊!”

  眼前的這位老人,一米六多的身高,雖然臉上鐫刻著深深的皺紋,但精神矍鑠、身板挺直,一眼看去,仍是那個曾經打不倒的軍人。

  “人民軍隊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一個極其重要的歷史經驗,就是始終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每天必看新聞聯播的張貴斌,一開口便談起了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學習理解,他感慨地說,“沒有共產黨,哪會有新中國,哪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張貴斌在回憶那段崢嶸歲月。

  說話間,老人的思緒又回到了那段崢嶸歲月。

  1948年,鞍山解放後,家住海城西柳鎮小碼頭村的張貴斌,雖然剛結婚不久,但懷著解放窮苦人民、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的願望,毅然選擇了參加解放軍,第一戰就趕上了塔山阻擊戰。

  “敵機不停地轟炸,炮彈炸傷了腿,我就從地上抓起一把泥土按上繼續戰鬥,有戰友倒下了,就搶時間把他們揹回來。”張貴斌回憶塔山阻擊戰時的情景,聲音哽咽了,“7天6夜的戰鬥,我們寸土不讓,全連120多人最終只活下來3個人……”

  塔山阻擊戰關乎遼瀋戰役的進展乃至結局,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解放戰爭的進程。由於表現英勇,

張貴斌獲得了“人民功臣”榮譽稱號,記大功一次。

將功名壓在箱底

六十五載

致敬!65年了,他把榮譽和勳章壓到箱底,默默奉獻......

張貴斌老人的塔山阻擊戰立功喜報

  1949年,作為戰鬥英雄代表,他在北京接受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也是在那一年,張貴斌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之後跟隨部隊南下,張貴斌先後參與打武漢、打長沙,一直打到桂林,因受重傷離開了部隊。老人指著左腿,“讓彈片打中了,當時就抓了一把土撒在傷口上,咬牙挺著繼續戰鬥。”丁鳳珍說,每到陰天下雨,老伴兒的腿就會疼起來,“我就給他按一按再熱敷。”

  作為戰鬥英雄,張貴斌本可以服從組織安排到廣州海關或漢口公安局工作,但1954年他選擇復員回家當農民。問起其中緣由,老人鄭重地說,“在戰場7年是為國盡忠,但家裡還有老母親,我要回家盡孝。”

  回到家鄉,張貴斌把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證書壓在箱底,沒向任何人提起。家人、同事和鄰居只知道他是一名老兵,並不清楚他立功受獎的具體情況。

  直到今年4月,國家在收集退役軍人信息時,張貴斌才拿出已經殘破不全的報功書和軍功章。看到這些證書和勳章時,鞍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王久澤震驚了,他反覆核實了這位老兵的立功信息和檔案,這段塵封半個多世紀的英雄傳奇自此揭開。一位功勳卓著的戰鬥英雄,深藏功名65年,竟連身邊的家人和同事都不知道他的事蹟。

  張貴斌說:“以前不提,因為我不覺得自己是功臣,戰友們都留在了那塊陣地上,沒必要宣傳我。現在提,是覺得自己入黨70年,不知道還能活多久,應該一輩子對黨忠誠,現在黨讓說,不能不說。”

為人熱心

誰有困難都會盡力幫忙

致敬!65年了,他把榮譽和勳章壓到箱底,默默奉獻......

張貴斌老人年輕時的戎裝照

  回到西柳小碼頭村,張貴斌組建了生產社。丁鳳珍記得,當時村裡連購買馬匹的錢都沒有,張貴斌拿出全部復員費100元錢,當時夠買一掛大車和三匹馬。回憶起此事,張貴斌老人說自己回鄉不但要保持軍人一心為民的本色,更要拿出雷厲風行的作風,為了讓大夥儘快過上好日子,不能計較個人得失。

  張貴斌為人熱心,聽說誰有困難會盡力幫忙。1956年初,張貴斌開始擔任小碼頭村信用社主任,他自掏腰包幫人還貸款。83歲的王素清老人對兩件事記憶深刻:一件事是張貴斌當村書記時曾撿到現金,擔心失主著急就在原地等了幾個小時,直到失主找回來;另一件事是張貴斌當信用社主任時,有村民貸款做生意經營不善無力償還,張貴斌自掏腰包替村民還貸款。張貴斌做事總是先考慮他人,又公平公正,甚至甘願犧牲自己的利益,贏得了村民們的愛戴。

  1962年,張貴斌開始在海城農電局工作,早早起來,晚晚收工,給鄉親們立電線杆,“看到家家戶戶的燈泡亮了,心裡特別高興,興奮得睡不著。”之後他擔任西柳供電所會計,

拖著傷腿騎自行車往返15公里外的農電局需要近4個小時,咬牙堅持了6年。農電局同事趙汝策說,當時張貴斌縫了個錢袋子,揣在身上保證錢款安全,總是一分不差地送款取款,是個稱職的會計。

樂守清貧

多做好事、少做錯事、不做壞事

致敬!65年了,他把榮譽和勳章壓到箱底,默默奉獻......

張貴斌和老伴

  張貴斌還曾擔任西柳供電所所長和農電器材庫負責人。那個時代物資管理全靠記賬,張貴斌懂農電業務,把器材庫管理得井井有條。1978年張貴斌病退後,農電局返聘他當器材庫守衛,一直到1985年才徹底離開工作崗位。

  在一生奉獻的背後,鮮為人知的是張貴斌老人離休後從沒報銷過醫藥費。老人的二女兒張英印象深刻,“我父親住院可以全額報銷,但他生病住院只要恢復到能下床走,就讓我去給辦出院……我說多住幾天也能報銷,但父親說錢省下來,國家能用到別的地方,他出院後也不讓我們去找單位報銷。”

  海城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孫豔明曾從事離退休老幹部工作近20年時間,她的回憶印證了張英的說法,“這麼多年來,張貴斌老人一次也沒來報銷過醫藥費。”

  張貴斌和老伴甘守清貧樂在其中,因為他想的都是怎樣去幫助別人、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他和老伴都很淡泊,對名利和物質簡單得無法更簡單。“當年和我一起打仗的戰友,一個都不在了。”張貴斌老人說,自己能活到現在已經比戰友們幸福了,何況現在的日子很好,“我已經得到了很多,不應該再要求什麼。”

  丁鳳珍也說,老兩口都是農民出身,習慣了過苦一點的日子,何況現在每月還有高齡補貼,已經很滿足了,“希望我和老伴平平安安,希望家庭和睦,這比啥都強。”

  張貴斌常說的一句話是“黨和父母教育我,多做好事、少做錯事、不做壞事”,他每月有離休金5000多元,但他和老伴兒生活節儉,有時撿到舊衣服、舊鞋子,會交給女兒洗乾淨放在門口,供生活困難的人自行取用。

  兒女有時看老人的衣服舊了想買兩件新的,張貴斌和老伴兒也攔著不讓,他說:“有兩件舊衣服換洗就夠了……”

一次莊嚴承諾

一生忠誠不變

致敬!65年了,他把榮譽和勳章壓到箱底,默默奉獻......

  對於自己的軍功,張貴斌一瞞就是65年。鞍山供電公司兩年前在建軍80週年做專題節目時,張貴斌老人也只表示“我們趴在戰友的屍體後面戰鬥,我這個新兵活了下來,火線入黨”,對自己立功受獎隻字未提。今年退役軍人事務局反覆核實老兵立功信息,張貴斌才將壓在箱底的軍功章和喜報拿出來,他的事蹟才為眾人周知。

  張貴斌深藏功勳、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精神令人感動,鞍山市委決定在全市開展向張貴斌同志學習的活動。

  記者瞭解到,鞍山市委、市政府,海城市委、市政府對張貴斌的生活非常關注,為改善老人的居住條件,購買了一套建築面積68.17平方米、價值31.6萬元的住房,以及5999元的電冰箱一臺,盡最大力量改善老人的生活條件。海城市中醫院聘請了簽約醫生,為兩位老人做全面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每月為老人體檢一次,時刻關注老人的健康狀況,確保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健康、快樂。

  在張貴斌老人的臥室窗臺上,放著一摞稿紙,上面記錄著老人從新聞上看到的國家大事,有時還會記下自己看過新聞的感受。“我只有小學二年文化,是在部隊接受的教育。”張貴斌老人說,自己和老伴兒很知足,“現在年紀大了,不能給國家多做貢獻,那就不給國家添麻煩,管好自己的小家。”

  面對眾人的讚譽,張貴斌說自己是一名黨員,做的這些事不算什麼,對比黨章做得還不夠。他在十多年前就立下遺囑,要求兒女不要為自己操辦喪事,“給我蓋一面黨旗,別的不要準備,火化之後把骨灰撒河裡……”

  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國慶大閱兵,張貴斌從頭看到尾,在為人民軍隊的強大而自豪的同時,他更加懷念當年犧牲的戰友。

  前不久,張貴斌專程來到錦州遼瀋戰役烈士陵園,面對犧牲的戰友淚流滿面,行軍禮的右手久久不願放下……

  “在我的有生之年,永遠聽黨話、跟黨走。”一次莊嚴承諾,一生忠誠不變。張貴斌以始終堅守的初心,昭示著一名共產黨人的赤子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