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90後”梗王,也是國家勳章獲得者

他是90後“梗王”,他拒絕加入老年隊,英語十級,不愛肥肉,不想變胖,他的畢生所求就是讓所有人都吃飽飯,他就是國家勳章的獲得者--袁隆平。

科研是自我挑戰的過程

20世紀70年代,中國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一場綠色革命,雜交水稻的研發成功,讓畝產從300公斤增產到800公斤,並直接推廣2.3億畝,增產200多億公斤,這一舉措等於養活了7500萬人,袁隆平也被大家稱為“當代神農氏”。


是“90後”梗王,也是國家勳章獲得者

還在小學讀一年級的袁隆平,在外出遊玩時被田間的美景所打動,心想“長大以後也去學農”。從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後,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毅然來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農校任教,一教便是19個春秋。

這個長在大城市裡的知識分子,從來不怕苦,不怕累,隨時都能下田地,觀察稻田的生長情況。即使颳風下雨也不能阻擋他的熱情,農民都打趣地稱他為“袁癲子”。正是這種外人難以理解的痴迷之情支撐著他,正是這種對夢想的執著信念推動著他,進行著每一份耕耘。

是“90後”梗王,也是國家勳章獲得者

開展雜交水稻的研究在上世紀60年代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袁隆平參考前人在高粱雜種優勢利用上的成功實踐,首次提出了利用“三系法”途徑實現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重大課題。後來的事實證明:天然的水稻不育植株、相關的保持系、恢復系都是客觀存在的。

是“90後”梗王,也是國家勳章獲得者

在雜交水稻研究的關鍵時期,僅1975年,湖南就向各個開展雜交水稻研究的單位支援不育系種子5萬多斤,恢復系種子5萬多斤,雜交種300多斤。正是因為袁隆平的敢想敢做,才有了後來雜交水稻的巨大成功。

不斷奮鬥,遇見最好的自己


夢想的實現要靠我們的不斷奮鬥,即便前方是艱難險阻,我們也要奮勇向前,只為遇見那個最好的自己。

是“90後”梗王,也是國家勳章獲得者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新聞,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一個6歲小男孩靠撿鐵絲生活。據瞭解,這個小男孩的父母都離開了他,和爺爺奶奶在一間破的快塌的水電房生活,爺爺常年臥床不起,他和奶奶就靠砸鐵絲勉強維持生計。這個小男孩不管颳風下雨一直都是自己早早的起來出去砸鐵絲,補貼家用,懂事極了。

可我一點也不為小男孩的懂事感到開心,只有心酸。6歲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可他只能懂事,小男孩最大的心願就是能上學。可是再難過,也沒有多少作用。他們的生活還得繼續,還是得靠自己,他人的救助只能解決一時的困難,不能解決一世。我相信他一定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過好他的一生,畢竟沒有傘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

是“90後”梗王,也是國家勳章獲得者

現實中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袁隆平,我們身邊更多的還是普通人,但是無論你是像袁隆平一樣可以拯救萬千人的科學工作者,還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普通人,都離不開努力與奮鬥。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從普通人演變而來的,只要努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加油吧!從今天起,努力學習提升技能,只為在人生的路上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