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在廁所睡覺的朋友,死了

01

夜裡十二點,我還在奮戰第二日要用的報表時,接到了同事蘭迪的電話。電話裡,蘭迪語氣沉痛,泣不成聲,告訴我,肖明過世了。

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今日下午我們不是還一起聚餐來著嗎?

蘭迪說,剛剛的事情,在廁所發現的,發現的時候,已經沒救了。

我一下子癱軟在地上,腦袋一片空白。

蘭迪說,他給自己設置了太多壓力了,身體連軸轉,有時候飯都不吃,長期熬夜到凌晨三四點,第二天又早早起來工作,好多次都發現他睡在廁所裡,才24歲啊。

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好好吃一頓飯睡一個飽覺了,也很久很久沒有給媽媽打個電話說說心裡話了。身材在日積月累中嚴重變形,原本白皙的臉也在電腦不間斷的照拂下長了斑,眼瞼下垂,嘴角耷拉,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

那個在廁所睡覺的朋友,死了

抖音上有一首歌非常火,叫《感覺身體被掏空》,裡面唱道:“有一個老闆叫大衛,下午六點出現,眼神恰似黑背,手裡端著一壺熱騰騰的咖啡,嘿嘿嘿嘿嘿,我們要不要來開個會……求你不要說出那句話,寶貝加班吧,感覺身體被掏空,我累的像條狗。”

歌裡唱出了我們大多數人的心酸——拿身體透支健康。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時代,卻累的像條狗。

此前有一則新聞,蘇州一個24歲的姚姓工程師,不抽菸不喝酒生活作息良好,卻因為經常加班猝死。

像這樣的案列有很多。

廣州一三甲醫院急診科的醫生,因連續加班過度勞累,導致心臟破裂而死。

36歲的張斌,凌晨一點還在發郵件,突發心肌梗塞,死了。

知名遊戲主播,年僅20歲,長期通宵直播,在家猝死。

那個在廁所睡覺的朋友,死了

英國科學家做過對比試驗,當連續一週睡眠不足6小時,體內七百多種基因功能出現衰弱症狀,長期下去,將會對身體各項機能造成永久性損傷。

過勞死,已經成為了職場不能承受之重。

02

什麼叫過勞死?

就是你本該休息的時候不休息,本該吃飯的點不吃飯,身體一直處在一種緊繃的工作狀態,使你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被破壞,體內疲勞淤積進而向過勞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重,從而促發心腦血管事件引起猝死。

過勞死有一個特徵就是,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心理壓力大。

作為一線當紅流量小花,趙麗穎在拍完《知否》之後就宣佈無限期退出娛樂圈,原因是工作累了要休息。

那個在廁所睡覺的朋友,死了

這對於擁有“拼命三娘”的趙麗穎來說,一年365天360天都在劇組,一休就休息三個月,實屬罕見。對於娛樂圈一夜,地上千年的圈子,正當紅的時候就“息影”,如果不是到了非如此不可的情況,一定是無人敢這樣做的。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趙麗穎透露,她之所以停工是與身體健康有關。之前醫生就反覆叮囑過她,身體狀況很嚴重,不僅腦後有血栓,心臟也很不好,身上的骨頭好幾處傷痛,如此下去,只怕危及生命。

她說:“才這麼年輕,身體卻像老太太似的。”

以前常聽老人提起,要想長壽,不抽菸不喝酒,如今還要加上一句,不加班。

我國《勞動法》明文規定了工作八小時制,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2008年就通過了,但是十多年過去,對於很多用人單位來說,不過一紙空文,權當擺設。

“5+2”、“白加黑”是常態,主動休息還會被冠以偷奸耍滑的毛病,評職稱漲工資就沒你什麼事了。

近幾年,我國“過勞死”的情況日趨嚴重,且呈年輕化狀態蔓延。上海科學院最近公佈的“知識分子健康調查顯示”,北京知識分子的壽命從十年前的五十八九歲降至五十三四歲。《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3》藍皮書指出,七成知識分子走在“過勞死”的邊緣。

那個在廁所睡覺的朋友,死了

2018年國民健康大數據報告也指出,70%的中國人過勞死危險,每年大約有60萬人猝死。

曾看到知乎上一個程序員描述:“一年以後,他們的樂趣大多來自貶低其他程序員、趕走其他程序員。當末位淘汰制讓某人離開時,那些人是最開心的,因為事實證明了他們比那些人強。”

他們是勞模,是拼命三郎。

喬布斯改變了世界,卻過早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們只知道他死於胰腺癌,卻不知道這胰腺癌背後是日以繼日的工作、一次一次壓縮自己的作息時間換來的。

他曾在遺書中寫道:“無休止的追求財富只會讓人變得貪婪和無趣,變成一個變態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寫照。”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健康一個緩衝區,對我們的身體負責。

成功固然重要,但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了健康,就等於失去一切。

03

人生最大的錯誤,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哀,家未富人先亡;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製造的麻煩;人生最大的可憐是,彌留之際才明白什麼是自己應該做的。

以保重身體為前提的努力,是一種投資。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

如何告別“過勞死”,他的生活方式值得我們學一學。

那個在廁所睡覺的朋友,死了

村上春樹是一個懂得生活的人,他早睡早起,生活規律,堅持跑步。因為他認為,職業小說家“頭腦和身體都需要健康。”

他在接受《大方》雜誌時說:“寫長篇小說時,基本都是凌晨四點左右起床,從來不用鬧鐘,泡咖啡,吃點心,就立即開始工作。重點是,要馬上進入工作狀態,不能拖拖拉拉。”

他說,我每天重複著這種作息,從不改變。這種重複本身變得很重要,就像一種催眠術,我沉醉於自我,進入意識的更深處,要把這種重複性的生活堅持很長時間,半年到一年,那就需要很強的意志力和體力了。

村上春樹的哪些生活習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呢?

1. 早睡早起

村上春樹早上四五點就起床,晚上九點就睡覺。我們不必強求自己也四五點就起床,晚上九點就睡覺,但是一定要早上六七點起床,晚上十點或者十一點準時上床睡覺,以保障我們的充足睡眠。

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有各自的生物鐘,有自己的生理節奏。如果你天天熬夜,中午不睡午覺,三餐不規律,整天昏昏沉沉,頭重腳輕,你的生理節奏就會被打亂,久而久之,身體疲憊不堪,消除疲勞的時間也越長,容易誘發心理疾病,危害健康。

很多人認為熬夜第二天補一覺就好了,其實不然,事實上,長期熬夜再補覺,並不會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所以,好好睡覺,是對我們身體最大的負責。

那個在廁所睡覺的朋友,死了

正如作家艾小羊說的:“普通如我們,對自己最好的投資是晚上十點上床,早晨六點起床跑步。你討厭的人,你要比他活的長,你現在做不到的事情,50年後可能根本不叫事。”

2.堅持跑步

33歲的秋天,村上春樹開始跑步,每天堅持最低十公里。慢慢的,每天60支菸的習慣改了,腰間的贅肉也沒了。

他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寫道:“跑步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要有一雙合適的跑步鞋,有一條馬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興之所至時愛跑多久就跑多久。”

他說,在長跑中,如果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達·芬奇也說,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運動的作用可以代替藥物,但所有的藥物都不能代替運動。

運動有利於調節人體的緊張情緒,改善心理和身體狀態,提高我們的抗病能力和有機體的適應能力,讓工作和學習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所以,運動起來一定對你有好處。

3.合理的膳食

據說在日本,有讀者專門成立了“村上春樹美食書友會”,為此編了一本書《村上食譜》。

可見,村上春樹對於吃這方面,是非常講究和認真對待的。

他說:“我口味清淡,食物多以蔬菜為主,蛋白質主要靠吃魚攝取,不喜歡吃肉,少吃米飯,減少酒量,使用天然材質的調味品,而甜的東西,根本不喜歡。”

好的飲食習慣不僅能延年益壽,還能讓你擁有一整天的好心情。

那個在廁所睡覺的朋友,死了

正如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說過的那樣:

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愛,好好休息。

好好吃飯,是對你身體最好的回饋。

4. 經常旅行

村上春樹是個旅行家。

他說,他從小就喜歡看遊記,覺得比童話好看多了,每次翻動書頁都激動的不得了。

旅遊可以放鬆身心,開闊眼界,洗滌心情,感悟人生之遼闊之外,還能領略各地風俗民情,見識各地奇人異事。

很多人旅行,猶如走馬觀花。

村上春樹,拒絕淺嘗輒止。

作為資深驢友,他給出的建議是——花時間慢慢遊覽。

他說的慢是真的很慢,比如在波士頓,他就生活了兩年,後來又去生活了一年。

或許你會說,旅行是有錢人乾的事情,如果我有錢我也可以全世界看看。

你說的很對,但是有錢僅僅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旅行需要勇氣。

村上春樹也是窮過來的,年輕的時候四處借債,家裡連個取暖的設備都沒有。有一天突發奇想要去旅行,於是任性的村上春樹從神戶乘坐渡輪去了別府,又從那裡坐巴士翻過阿蘇山,來到了熊本。

雖然沒有錢,但是一點也沒有妨礙村上春樹旅行。後來他又從熊本去了長崎。

那個在廁所睡覺的朋友,死了

我們只要記住一點,旅行不是讓你跑去高消費,亂消費,旅行,是為了讓你在緊張的工作之餘,給自己的身體放個假。

04

在高速發展的今天,在這個越來越難生存的白熱化社會,長期高強度的工作給身體帶來非常可怕的後果,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指出: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據中國醫療保健專家研究,睡眠規律紊亂、休息和閒暇時間很少或沒有、飲食習慣多變、家庭生活不穩定等因素會導致疲勞淤積,嚴重的可能導致過勞死。還有資料表示,抽菸、喝酒、缺乏鍛鍊、高脂和高膽固醇飲食、肥胖等等都有可能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和早死。

規律作息,好好吃飯,堅持運動,每個人都應該適時的給身體放個假,畢竟,死生大事,真正能保護自己的只有自己而已。

那個在廁所睡覺的朋友,死了

正如有人說:

“有一天,你輝煌了,一定要有個好身體,才能享受人生。有一天,當你落魄了,還是要有個好身體,才能東山再起。”

最後,用海子的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從明天起

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