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筆記」怎麼理解街坊鄰里哪些傷害與被傷害的故事(上)

「經濟學筆記」怎麼理解街坊鄰里哪些傷害與被傷害的故事(上)

個人成本和社會成本

你扔了一樣東西,你承擔了一定的成本,這是你的個人成本,而你把這個東西扔到大街上成了垃圾,社會處理這個垃圾可也要花不少成本,這就是社會成本

對於這些社會問題你怎麼看?

最早把社會成本說清楚的是大神羅納德·科斯,因為社會問題總是需要不同的參與者,在他們的互動中,大家要麼影響或者被影響,要麼傷害或者被傷害,以下這些故事你會覺得應該怎麼解決呢?

1、牛跑到隔壁地裡吃小麥,作為牛的主人你覺得應不應該阻止呢?

2、右邊酒店修的副樓,擋住了左邊酒店游泳池的陽光,那這個酒店的生意可能會受到影響,你覺得左邊酒店的主人應不應該起訴右邊的酒店擋住了陽光?

3、燒煤的火車頭濺出火星,引燃了農地裡的亞麻,你覺得是否應該賠償呢?

4、郊外有產生大量汙染的水泥廠,城市的擴張讓水泥廠附近有了居民,是否應該要求水泥廠補償或者搬走呢?

「經濟學筆記」怎麼理解街坊鄰里哪些傷害與被傷害的故事(上)

水泥廠是補償還是搬走

我的親身經歷

其實類似的例子每天在我們身邊發生,回想一下,你自己城市的生活頻道,是不是每天在街坊鄰里、商家消費者之間上演著各種傷害與被傷害的故事,再舉一個我自己生活的例子,我家住在幾年前還是一片片農地的城市郊區,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上班族和年輕人在這裡安家置業,周圍還有很多新小區的工地,有時開車回家或者走在路上會突然躥出來一輛三輪車,往往不按套路出牌,甚至會逆行或者闖紅燈,這個時候心理就會想三輪車的素質太低了,為什麼沒有人管管啊?終於有一天,治理出手了,三輪車簡直是一夜之間都消失了,我的出行是不是就不再“被傷害”了呢?其實沒有,因為我就不能直接從小區門口坐三輪車到2公里多外的地鐵站了,而要步行一段去擠公交,還有,家裡老人有時趕時間送小孩上幼兒園也不能揮手直接坐一輛三輪車了,小區周邊的出租車或者公共交通要麼需要等很久、要麼根本沒辦法直接到周邊你想去的地方,所以沒有了三輪車大家都會覺得出行變得不方便了,這是不是增加了我們的成本呢?當然,在這個例子裡,你可能會覺得在“安全”面前,暫時的“不方便”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你想知道後來的故事嗎?三輪車確實少了很多,可以前開三輪車的師傅可沒有閒著,紛紛換成了摩托車去載客,那你覺得這比之前是更安全還是更不安全了呢?

「經濟學筆記」怎麼理解街坊鄰里哪些傷害與被傷害的故事(上)

科斯的非凡見解

讓我們先回到前面的四個案例,以及你在電視裡看到的故事,大家是不是都會覺得傷害者補償被傷害者太理所應當了,不僅要補償,而且應該限制加害於人的一方啊,不然社會公平何在呢?是的,很多大經濟學家其實跟你想的一樣,而當時只有科斯不這樣想,並且在一次著名的和這些經濟大牛的晚宴中,舌戰群儒,最後,竟然大家都說科斯是對的,那科斯到底是怎麼想的呢?我們明天繼續挖……

本筆記挖自得到·薛兆豐的經濟學課021講《社會成本問題——傷害與被傷害》

「經濟學筆記」怎麼理解街坊鄰里哪些傷害與被傷害的故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