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筆記」理性人假設用於投資實戰靠譜嗎?

「金融學筆記」理性人假設用於投資實戰靠譜嗎?

投資者都是理性的嗎?

傳統金融學和行為金融學的不同視角

任何領域的學科可能有兩種認知視角,也就是兩種不同看待問題的視角,一種是“應該是”視角,把握長遠的基準,另一種是“實際是”視角,幫助理解當下正在發生的事。

金融領域的“兩個視角”

傳統金融學→市場“應該是”怎麼樣,強調均衡,是一種長期趨勢和規律

行為金融學→真實市場“實際是”怎麼樣的,更好指導當下的市場投資

科學領域的“兩個視角”

物理學→宇宙“應該是”什麼樣,一切呈現均衡的狀態

生物學→物種“實際是”在優勝劣汰的進化過程,自我的不斷迭代升級

司法領域的“兩個視角”

法學家→“應該是”視角保證整個司法體系維持長遠的公平

律師→“實際是”蒐集證據為自己的委託人爭取權益

傳統金融學和行為金融學的根本分歧

傳統金融學研究市場“應該是”,尋找長期均衡的規律,認為市場不可預測、無法戰勝

人是理性的→有效市場假說(尤金法瑪2013諾獎)→市場會達到均衡→數學→應用經濟學→傳統金融學→市場和投資

行為金融學關注市場“實際是”,解決當下具體的金融決策,認為市場是有規律的,戰勝市場是可能的

★人有限理性→行為心理學→行為金融學(卡尼曼2002諾獎)→實戰投資→量化投資

思考題:如果你要買股票,好公司的股票是不是就是好股票?

好公司的股票不一定是好股票,就像點贊多的留言不一定就是好留言一樣。(短期看可能不是,長期看可能就是)

本筆記挖自得到·陸蓉行為金融學01講《行為金融學為何擅長投資實戰》

「金融學筆記」理性人假設用於投資實戰靠譜嗎?

歡迎交流,留言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