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食人族就是這樣的

吃人的故事在各處都聽過不少,很多神話和傳說裡都有關於吃人的描寫。如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他的妻子是女神瑞亞。克洛諾斯有個毛病就是吃孩子。瑞亞生了許多子女,但都是剛一出生就被克洛諾斯吃掉。

真正的食人族就是這樣的

當瑞亞生下宙斯時,因為擔心他再被丈夫吃掉,就用布裹住一塊石頭謊稱這是新生的嬰兒。克洛諾斯錯吃了石頭,這才讓宙斯躲過一劫。眾神之神都險些被自己的老爸吃掉,可見英雄多難。但有時候英雄也吃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一本古書上就記載,黃帝在打敗蚩尤之後,不但將其毛髮做成旌旗的裝飾,還把蚩尤的皮做成靶子讓人們以弓射之,多中者有賞,其餘部分的肉則剁成肉醬,與天下人分而食之。

真正的食人族就是這樣的

再如真實的歷史中,古時行軍打仗因缺糧而吃人肉的記載有很多。安史之亂時,張巡據守睢陽,曾殺死自己的愛妾犒軍以激勵士氣。更有傳聞說他手下的兵士食人數達到3萬,不管是陣亡的將士或是城內的百姓,總之數量巨大。北宋時登州人範溫組織義軍抗金,兵敗後撤退到首都臨安,進城後,居然在首善之地還在吃自己攜帶的人肉乾。他們還把人肉叫做兩腳羊,其中老而瘦的男子因為肉老叫做饒把火,年輕的婦女叫不羨羊,小孩叫和骨爛。

真正的食人族就是這樣的

近代歷史上,1942年2月,中國十萬遠征軍入緬甸抗日。杜聿明所部由於指揮失誤以及敵情不明等原因,被困胡康谷地一個叫布帕布姆的山谷中,糧食吃完,野獸也獵盡了,挖草根吃樹皮仍然不足以果腹的情況下,也曾上演過人吃死人,甚至人吃活人的慘劇。至於史書上記載的遭遇災荒之年, 災民間易子相食的例子則更加不勝枚舉。

真正的食人族就是這樣的

雖然迄今為止很多關於食人族的描述, 其準確性都非常值得懷疑,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土著人和歐洲的白人相互之間都懷疑對方是食人族—— 白人認為他們是未經教化的野蠻人,而土著人以為,白人抓他們的兄弟到歐洲去,完全是為了滿足歐洲人對人肉的食慾,但無論如何,很多已經得到證實的例子表明,吃人的事件並非偶然,食人族確實存在。考古學的證據更表明,吃人的現象曾經非常普遍。

真正的食人族就是這樣的

世界著名的古史專家摩爾根曾經在他的《古代社會》中論證:從近代世界各地遺留的少數原始部落的生活狀況, 就可以瞭解現代文明人遠古祖先的生活狀況;原始部落多有食人習俗,可知文明人的祖先也曾有食人的習俗。

真正的食人族就是這樣的

1998年夏天,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系的分子生物學家馬拉教授,曾經進行過世界上首例檢驗人吃人現象的科學實驗。檢驗的對象是一塊1150年前的人類糞便化石,教授希望在其中尋找一種特殊的人類肌紅蛋白質。如果糞便中存在這種蛋白,則證明這個人曾經吃過人肉。後來實驗的結果表明,這塊糞便的主人在排洩前的12 到36 個小時內,曾經吃過人肉。一千多年前,距離現在還並不算遙遠。而提取這塊糞便的地點,是美洲古印第安人居住的石屋。專家經過考證,給出的答案是:“ 餓!” 原來這裡所處的大峽谷地帶曾在一千多年前經歷過非常嚴重的旱災。古印第安人因為顆粒無收而易子相食。

“最早歐洲人”是食人族

考古學家對西班牙發掘的“最早歐洲人”化石的研究證實,這些史前人類是食人一族,而且他們尤其喜歡吃兒童的肉。據法國媒體報道,這些被認為最早來到歐洲的“先驅人”的化石是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塔普埃卡考古遺址圈的一個山洞裡發現的,經過研究發現,這些化石可追溯到80萬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阿塔普埃卡研究項目”對這些化石進行了研究分析。該項目負責人之一卡斯特羅近日說:“我們已經瞭解到他們嗜食同類。”卡斯特羅表示。這些“先驅人”可能是經過長時間的遷徙,經過中東、意大利北部和法國來到阿塔普埃卡的這個山洞並定居下來,因為這裡非常適合人類居住,容易捕到獵物。“這意味著他們並不是因為食物缺乏而食人。我們在山洞中發現了兩層包含有食人族遺骸的化石層,這意味著食人不是一次性的行為,而是持續的,”卡斯特羅說。另一個有意義的發現是,考古學家已經確認的11名“受害者”中大部分是兒童或者青少年,這表明他們殺死了其他族群的年輕一代。

真正的食人族就是這樣的

墨西哥確曾有“食人族” 吃本族人祈禱豐收

墨西哥境內有這樣一個傳說,在該國北部地區曾有一些與世隔絕的古老部落,他們竟以吃掉本族人的方式來祈禱來年糧食豐收。2011年10月,考古學家在該國北部杜蘭戈州山區的確找到了“食人族”存在的證據。這些證據就是據稱追溯到1425年的30多根人骨,這些人骨被挖前埋在海平面以上9530英尺(約2600米)的一個洞穴上。經過研究,考古學家發現其中80%的骨頭都被烹煮和切割過,由此可推測當時居住在此的Xiximes族確是食人族。據傳教士留下的歷史記載,Xiximes族人認為,在一場戰鬥結束後,若食用敵人的屍體,並在祭奠儀式上供奉清洗乾淨的人骨,那就可以確保本部落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真正的食人族就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