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類慢性病患 若染疫最致命

新冠肺炎導致重症與死亡的程度,慢性病是關鍵!臺灣“健康署”昨天引用刊登於大陸流行病學雜誌上的近期研究指出,慢性病會增加致命風險,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居冠。臺灣指揮中心則指出,患者若出現肺炎是最難治療的,提醒高血壓患者及年長者,疫情期間儘量待在家,以減少病毒感染風險。

“健康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張櫻淳表示,該研究是分析大陸2020年2月11日以前的所有上報病例,結果發現,慢性病會增加染疫後的致命風險。病死率以“心血管疾病”的10.5%最高,其次為“糖尿病”的7.3%、“慢性呼吸道疾病”6.3%和“高血壓”6%,比總體病死率的2.3%高出許多,有慢性病在身者不可以輕忽。

新冠肺炎病患會出現發燒、咳嗽、肺炎、流鼻水及味覺、嗅覺消失,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依照臨床治療經驗,肺炎是最難治療的,發燒及流鼻水復原狀況較好,至於味覺、嗅覺消失,有些病患恢復得快,有的則慢,由於其為後期才出現的症狀,需要再一段時間觀察及數據,才能較清楚。

眼睛是否也會出現症狀?張上淳表示,從島內確診者觀察,目前沒看到個案有抱怨眼睛痛,國外倒是有少部分有結膜炎現象;國外根據新加坡採檢分析,也沒發現眼睛有新冠病毒存在,他認為,病毒可能會經過眼睛粘膜進入人體,但眼睛會痛、發炎等病變不會是重點。

“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目前正值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高血壓患者及長者對於新冠肺炎自我防護很重要,應每日在家量血壓,避免到醫院或公共場所量測,監控血壓變化,可在就診時提供醫療人員參考依據。在疫情期間,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長者應儘量待在家,室內保持通風。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