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下五千年》為友,知古今興替,明歷史是非

我的第二本書——《上下五千年》(上)

——本文3600字,閱讀時間5分鐘

這本書剛買的時候,我才六歲。當時的我根本不想讀,後來卻讀得欲罷不能,難以割捨。

下面分享我讀第二本書《上下五千年》的真實經歷。

書店推薦暢銷書

出生於1981年的我,讀過連環畫小人書、兩本畫冊和兩本童話故事書以後, 總覺得現實的書籍不能滿足我的閱讀需求。

六歲,我上了順德路小學育紅一班(學前班)。一年級的寒假裡,年後假期,父母帶著我到新華書店買書。

我清楚地記得新華書店裡擺著藍色木框的玻璃展臺,展臺裡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書籍,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父母向售貨員阿姨徵詢意見:哪一種圖書適合我讀?

售貨員從上到下打量我一番,轉過身從身後的櫃檯最高處,取下一套書,放在臺面上,向父母推薦:"這是書店賣得最好的一套書!"

以《上下五千年》為友,知古今興替,明歷史是非

那時的書店,人來人往,渴望從書中獲得知識,尋求精神昇華

買下書卻不想讀

父母看了看價格,徵詢我的意見。

兒時的我,不關心價格,只是望著一塊磚厚的書,有些恐懼。

一揸厚的書,猴年馬月才能看完,我可不想捧著一大塊“磚”。

於是,我指著展臺裡一本封皮精美的連環畫冊,請父母買下裝幀精美的畫冊。

售貨員白了我一眼,語氣透著不屑:“這是賣的最快的一套書,《上下五千年》。前幾天,剛剛賣斷了貨,剛進了一批,又快賣完了。”

她拿起書放回書架,對著書嘆息一聲:“多好的一套書呦!”。

不斷有顧客徵詢售貨員的意見,售貨員都推薦這套書,不一會兒,就連著賣出去三套。

父母被售貨員的話感動,加上其他顧客搶購的場面,母親趕緊掏錢買了下來。(那時,國營書店裡,根本沒有託)。

以《上下五千年》為友,知古今興替,明歷史是非

電視機、錄像機興起後,書店的門可羅雀

隨著售貨員在書的最後一頁,蓋上一個鮮紅的“新華書店”圓戳,這本書從暢銷書籍的身份轉變為一個家庭的精神食糧。

兒童的世界很簡單,未曾體驗過的事情,即便成人說的天花亂墜,孩子也不會聽從、盲從。直到兒童親自體驗過後,用自己的觀感體察世界。

雖然,我還是個孩子,但任爾東西南北風,我就是一動不動。更何況我還是一個倔強的孩子,即使家人告訴我前面十米處有一堵牆,不能再往前走了。我還會堅持往前走,不撞南牆不回頭。

父母買下之後,我的小脾氣爆發,不但不高興,還哭了鼻子。

離開書店之前,我仍戀戀不捨地回望著那本漂亮的畫冊。賣書的售貨員,依舊再向顧客推薦《上下五千年》。只是,我的淚水模糊了雙眼,看不清那本畫冊的圖面,它靜靜地躺在櫥窗裡,似乎也哭了。好吧,只能和你說再見了。我揮了揮手,和畫冊道別,售貨員忙得不亦樂乎,完全無視我和畫冊的告別。

回到家以後,我把書放在書架裡。

以《上下五千年》為友,知古今興替,明歷史是非

上下五千年 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過了幾天,父母見我沒有讀書,三番五次地提醒我,要我讀新買的《上下五千年》。

我嘴上答應,卻沒有實際行動。父親索性不再催促,自己先讀了起來,並向我大力推薦此書。

倔強的我心裡不屑一顧:那是您覺得好,我還沒看,不能說好。那時的我,根本沒有閱讀興趣,更不會接受別人強力推薦的圖書。

讀書前的掙扎與矛盾

時間漸暖,一個星期天,小夥伴們都沒在家,百無聊賴的我,眼睛瞟著書架的那套書,依然不屑一顧,對它嘟起小嘴,憤憤不平地抱怨:“我是不會讀你的。一邊涼快去吧。”6歲半的我,學會了成人世界的語言,並把成熟的語言用在了一本書上。

可當我自顧自地玩了一會兒之後,依然覺得百無聊賴。

我站在書架前,望著《上下五千年》。

讀,還是不讀呢?猶豫片刻後,我依然決定不看。

我回到床上,閉著眼睛假寐,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喜歡的,我是絕不會接受的。其實,兒時的我非常天真,也沒有閱讀書籍的興趣。當我培養閱讀的興趣以後,反而放不下這本書此為後話。

既然一個人玩沒有意思,又睡不著。耳邊此時應景地傳來父親多次推薦的稱讚之語,我不由地產生疑問:難道這本書真如父親說的那麼好嗎?

躊躇間,我隨即否定了心中湧起的念頭,我就是不信!

躺在床上的我,翻來覆去,越是壓抑自己不看書,心裡反而有種異樣的的、癢癢的感覺,似乎那本書是一根漂亮的羽毛,忽地飄來,輕輕地撓著癢癢肉。

幾番掙扎以後,我勸自己,就當它是陌生人,和它玩一會兒。如果覺得不好,以後再也不和"他"玩了。帶著這些疑問,我打開書架,從書架上捧起這套書。

瞧瞧,不愛讀書的我,為了讀一本書,經過考量,歷經“千難萬險”。

以《上下五千年》為友,知古今興替,明歷史是非

一套三冊書,超過十公分厚

兒時的我較為瘦弱,這本書比我的臉盤還要大,還要長。書的封皮是半開式的硬紙盒包裝,上面畫著奇奇怪怪的圖畫,打開封套,原來這本書分為上、中、下三冊。

這不是一本書啊,這是三本。我捧著上冊,新書的油墨香味透過指尖,傳到鼻子,又從鼻子傳遞到腦部神經,腦海裡徜徉著一種安適、舒爽的神經享受,似乎剛才的癢癢之處,被癢癢撓抓的舒服。

我渾身顫了一顫,心頭麻了一下,只不過不知道這種滋味叫做什麼。從此以後,愛上了書的香味,我讀任何書之前,都會把書翻開,將鼻子嗅到裡面,“聞飽”之後,才開始讀書。

以《上下五千年》為友,知古今興替,明歷史是非

新華書店 書戳欣賞

同時,我專門欣賞了書後蓋著的“新華書店”專屬圓戳,我用手指撫摸了半天,彷彿圓戳就是書的唯一標誌,喜歡書,也喜歡售貨員用大力蓋戳的動作(買書的人多,售貨員顧不過來,蓋戳的力度大)。經過多年,我還對圓戳保持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在新華書店買書的時候,要求客服人員給每本書蓋上一個圓潤、鮮紅的專屬標籤,只不過現在的客服人員小心翼翼,輕輕地按上一個紅色印記,再也找不到兒時的那種體驗。

別笑,第一次閱讀的體驗感就是如此的神奇。但從此以後,再沒有一本書能讓我有顫慄般的感覺。我嘗試過從無數的書裡,尋找第一本時的書香感,奈何“斯人已去”,再也尋找不到了。

那時,沒有學過物理化學和心理學的我,又怎會知道,這就是觸電般的感覺呢?又怎麼知道這就是“書香”呢?更不知道這是心與書的彼此感知,相互交融。

我抽出上冊,看了起來。書的扉頁是彩色繪畫,第一頁彩畫是盤古開天闢地,正文裡的每篇故事都配有一副內容插圖,和以前讀的小人書差不多。

以《上下五千年》為友,知古今興替,明歷史是非

我接連讀了好幾個小故事,漸漸地,發現這本書非常有趣,書中的故事有趣、有料,我鑽到了書裡,彷彿我就是每篇故事的主人公,忘記了自己,也忘記了時間。

母親做好了晚飯,接連喊我好幾次吃飯,我都沒有聽到。母親直接來到我的房間,發現我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書,當她看到我在“忘我”的讀書中時,瞬間覺得我已經長大了(事過多年,方才得知)。

當時,母親慈祥地提醒我:以後不要躺著讀書

我流連於書中的情節,根本沒把母親的話放在心上。

以《上下五千年》為友,知古今興替,明歷史是非

一名躺著讀書的外國人

從此以後,只要每天晚上寫完作業以後,我依舊在入睡前,和我的這個"小夥伴"交流很久。

奉勸各位,注意保護視力,愛惜眼睛,千萬不要學我。

從此以後,這套書,陪伴了我三年。

從不讀書到愛上讀書

三年中,這套書被我讀了很多遍。

三年裡,鄰居、同學和小夥伴們都說我變了。以前,只要做完作業、節假日,我經常會和大家一起玩耍。讀了此書以後,和小夥伴們玩得少了,即便是寒暑假期,我也不下樓,坐在家裡讀書。

以《上下五千年》為友,知古今興替,明歷史是非

讀書的好處

一.多認字。我從書中可以認識很多漢字,每每遇到書中的生僻字,我都翻查新華字典。學前班只是教授兒童拼音字母和看圖識物,也沒有交如何查尋生字。為了解書中的故事,我向父親學習如何查字典,如何認字,還把不會的字一一標註在書中。從這套書裡,我提前認識很多生字。

二.寫日記,滿足存在感。一年級時,老師要求每星期寫兩短篇日記。讀書以後,我寫的日記常常被老師當作範文,在班級裡朗讀。下課後,好幾位同學都向我請教經驗——怎麼能寫出好的日記來?

我毫無保留,告訴他們多讀書,可同學誰都不信,還有的同學非常生氣地跑來質詢:“你騙人,你說的《上下五千年》是本歷史書,根本不是作文書。”

解釋有什麼用呢?我只好對發牢騷的同學報以致歉的微笑。再後來,別人問我為什麼寫出好的作文時,我都笑而不答。每個人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我從書中獲得的好處,別人並不一定真的適用。直到上了高中,我才知道,這叫“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三.知書明禮。認識我的親戚,都說我懂事有禮貌,說話文縐縐的。父母聽到眾人的讚譽,更是喜上眉梢。

只是那時的我,不懂得愛惜書,看完書以後,將書隨手丟到一旁,或一邊吃零食,一邊讀書。書頁有些汙損,書皮和部分書頁殘破不堪。但是,父母卻喜歡,只要親朋好友來家做客,父母經常拿出被我讀的"體無完膚"的《上下五千年》,向眾人誇獎愛讀書的我。眾位賓客一片讚揚之聲,那時的我,自豪且驕傲著,此後的好幾天,耳邊回想著稱讚之語。

只要有閒暇的時間,我就捧著大本的《上下五千年》,專心致志地讀書,父母誇獎我,我讀書的眼神,像一位學識淵博的教授。以上的因素加起來,使我更喜歡讀書,更愛讀書了。

以《上下五千年》為友,知古今興替,明歷史是非

一名帶著眼鏡的讀書少年

讀書的不好之處

除了不珍惜書,我也留下了愛躺著讀書的毛病,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配了一副200多度的近視眼鏡。現在想來,讀書並沒有任何不好之處,近視眼是自己的生活習慣所致,不能怨讀書。

這套書不但是我的小夥伴,還是我的精神食糧,更是我的老師。這是我兒時的秘密,我從未跟人提起,一直隱藏在心底三十年的秘密。

我在記憶裡努力搜尋,試圖尋找五千年的歷史痕跡。終於在今年,我醞釀了一個多月時間,終於找到了這部書的脈搏,與歷史同頻共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