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適合從小看到大的動畫片。


《千與千尋》適合從小看到大的動畫片。

劇情簡介: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他們進入了湯屋老闆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千尋的爸爸媽媽因貪吃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在期間她遇見了白龍,一個既聰明又冷酷的少年,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千尋最後救出了爸爸媽媽,拯救了白龍。



《千與千尋》是我目前看過的宮崎駿電影中劇情節奏最緊張的,也是目前我最愛的一部動畫片電影。

映射著人類社會的規則與道理,它告訴我們不可貪婪,貪婪的人終會遭到報應;要努力工作才不會被淘汰;人不可忘記自己的真名真姓,如果丟了自己,就永遠回不去了……


電影開頭,千尋爸爸的車牌號是 1901,車駛入 21 國道,隨後千尋一家人迷失在神靈世界裡。這隱喻著日本 20 世紀末十年的泡沫經濟時代,整個世道翻轉了,那是一個「迷失」的時代。

《千與千尋》適合從小看到大的動畫片。


《千與千尋》適合從小看到大的動畫片。

澡堂裡的不速之客,惡臭無比的「河神」,千尋意外發現它身上有一根刺,眾人齊心協力將這根刺拔出來後,發現河神身體裡面有大量生活垃圾。這暗喻著我們地球的生態被嚴重汙染。

《千與千尋》適合從小看到大的動畫片。

錢婆婆的孩子寶寶,一個被寵壞了的巨嬰,只懂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有發脾氣。寶寶指代所謂的「寬鬆世代」的孩子,被父母過度保護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

《千與千尋》適合從小看到大的動畫片。

更震撼我的一個隱喻,是白龍去幫錢婆婆執行偷印章的任務被下了詛咒,無數白色紙條纏繞著他的劇情。

《千與千尋》適合從小看到大的動畫片。

白色紙條指代不平等條約,而印章則代表主權。當他將印章吐出來後,終於痊癒。這隱喻著 20 世紀 40 年代那段轟轟烈烈的侵略戰爭的歷史。


電影用千尋的眼光帶領著我們觀察神靈世界的一切。千尋的眼光是一種「置身事外」的角度,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觀察到這個社會的系統如何運轉,我們周圍的人在這樣的系統下有著各種各樣的面目。

宮崎駿在這部電影中藏著許多他個人的觀點,他藉此抨擊這個混沌的社會,又教育這個社會的孩子要努力和善良。

小孩從這部電影知道人要努力工作不可貪婪,看到只要努力終究會有回報;大人從這部電影看到社會體系,看到人與人的交互。看到在這個混沌的世界,有一顆像千尋那樣永葆初心是最寶貴的。

《千與千尋》適合從小看到大的動畫片。



最後給大家總結一下《千與千尋》最經典的四句句子。

1.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宮崎駿執。

2.人永遠不知道,誰哪次不經意的跟你說了再見之後,就真的不會再見了。

3.用善意的心情去理解別人的話,會讓世界單純美好容易,世界如此之大,我卻能幸運地遇見一些人。

4.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淒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麼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