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疫情有好轉 仍需“閉關”數週

【歐洲時報來米編譯】4月7日,法國新冠病毒死亡病例破萬,達到了10328人;疫情最嚴重的是東部大區(Grand Est)和巴黎大區(Île-de-France)。8日,法國政府下設科學委員會的主席、免疫學家戴爾弗雷希(François Delfraissy)宣佈,全國疫情形勢出現好轉,“在東部大區,可以說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巴黎大區正處於最困難時期”。他同表示,居家隔離措施還應該持續幾周。

大巴黎重症病人增速減緩

戴爾弗雷希說,巴黎大區“有最初的跡象顯示,重症病房接待的病人數量開始穩定”,“在這個問題上要非常謹慎,但看起來由於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再加上向其他地區轉移病人,大巴黎地區的醫療系將能承受住疫情的衝擊。”

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法國其他地區並不都是這樣。戴爾弗雷希說,比如西南大區(Grand Sud-Ouest),目前疫情不太嚴重,也許會遭遇第二波疫情的衝擊,屆時醫療系統能否應付令人擔憂。

法新社報道,巴黎大區衛生局(ARS)9日說,目前大巴黎有2500個病人在重症病房接受治療,很可能會再向其他地區轉移病人。

地區衛生局發言人說,巴黎大區疫情仍在發展,“局勢繼續令人擔憂”。重症病房接收的病人的增速確實比上週減緩,大概每天接收50人(最嚴重的時候是150人),但這個增速仍超過了醫院的接待能力(雖然過去一週增加了200張病床),大巴黎地區重症病房接待能力接近飽和狀態。

病毒傳播水平下降

在實施了3周的居家隔離措施後,戴爾弗雷希評估說:“病毒的傳播水平從總體上說降低了,這正是實施居家隔離措施的第二個目標(第一目標是減少重症病人)。”醫學上認為,一個病人平均可以傳染三個人,醫生的努力是“要將這個數字降到0.5至1個人之間。我們還沒有全國整體數據,但可以斷言這個數字正在下降。東部大區和東南地區這個數字確實下降了;病毒傳播水平下降,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應對疫情。”

還需居家隔離數週

戴爾弗雷希同時說:“從現在起還應該實施幾周的居家隔離措施,我們的結論是……就目前掌握的情況看,現在當然可以開始討論、確定隔離之後該採取什麼策略,但最關鍵、最重要的還是嚴格實施居家隔離措施幾周。”他強調說:“正是因為有跡象顯示居家隔離措施開始產生效果,所以才要繼續下去。”

前一天晚上公開的科學委員會向政府遞交的報告指出,只有在減輕法國各醫院重症病房壓力的目的達到後(就是實現重症病人人數減少的目標),政府才能考慮結束居家隔離措施的實施。

這是科學委員會3月10日設立以來的第5個報告。報告還說:“至少到4月中旬,醫療系統一直會面臨嚴峻的形勢。”

總理菲利普7日也在國民議會說:“居家隔離時間將延長……如果我們不想處於一個比現在更糟的局面的話,這是必須的。”

隔離期甚至更長

8日上市的《綁鴨報》(Le Canard Enchaîné )稱,專家委員會說再隔離“幾周”,但實際時間可能更長。“政府正在研究是否要將居家隔離延續到5月中旬,甚至5月底”。《綁鴨報》還說,像總理菲利普此前說的那樣“解除隔離不是全面、一下子所有人都解除隔離”,政府可能會“在整個6月份逐步解除隔離”。

《法蘭西西部報》(Ouest-France)8日報道說,國際著名的策略諮詢所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甚至預測法國解除隔離的時間最早是6月中、最晚是7月底。該集團預測的基礎是,認為法國疫情高峰5月底之前不會到來。

不過,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說,這個預測是3月26日的一個保密工作文件的一部分,但是被洩露了;它其實並不是一個正式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