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持久戰”,更好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


三論“持久戰”,更好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


北京市新聞辦主任徐和建在4月11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北京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常態化,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做到防鬆動、防漏洞、防反彈。這標誌著北京疫情防控從應急阻擊戰到全面持久戰的轉變,進入一個常態化新階段。

一論“持久戰”,做出疫情“轉段”的重大判斷,主要基於什麼原因?一是國內疫情持續向好,但尚未徹底消散,特別是近來連續出現無症狀感染者,給疫情再次擴散埋下隱患,也給首都疫情防控敲響警鐘;二是境外疫情呈爆發式增長,北京作為首都和國際大都市,外防輸入的壓力短期內難以緩解和消除。境外輸入、國內反彈,北京疫情防控面臨雙重壓力,再加上覆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可避免的人員流動和聚集風險,必須要求北京市上上下下,繼續全面從嚴防控、精準防控、聯防聯控,做到“三防”——防鬆動、防漏洞、防反彈。

二論“持久戰”,疫情防控常態化,如何做好“三防”?

首先要防鬆動,做到不鬆懈、不麻痺、不厭戰。思想一鬆動,行動就收不住,正所謂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動退千尋。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咬緊牙關,該嚴防死守的要嚴防死守,該居家觀察的要嚴格觀察,該減少外出的決不能放飛自我,只有思想不鬆動、行為不鬆動,才能更好更早恢復正常生活秩序。其次要防漏洞。新冠肺炎疫情百年一遇,病毒越頑固,我們越要經得住考驗。當下疫情防控重點是社區和企業,社區防控要講求精細化、持久性,這是疫情防控的主戰場,必須築牢扎密防控的籬笆;企業復工復產是疫情防控的新戰線,嚴格遵守防控指引,把安全放在首位,這是企業應盡的義務。此外要防反彈。防反彈最重要的就是切斷傳染源,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防控關口前移,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北京已經連續多天“零新增”,此時萬萬不可麻痺大意,該採取的防控措施一樣都不能少,只有慎終如始才能贏得徹底勝利。

三論“持久戰”我們究竟應當怎麼做?疫情防控持久戰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打響,一是抗擊疫情的堅決態度和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始終不能變;二是常態化下作戰思路和戰略戰術要儘快調整和適應;三是持久戰需要全民“皆兵”眾志成城。疫情防控關乎全民健康,持久作戰需要善始善終,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沒有誰是獨善其身的旁觀者,沒有誰有資格、有膽量“五十步笑一百步”。常態化就是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把戴口罩、測體溫、勤洗手、多通風、一米線、不聚集等防控措施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變成健康生活的行動自覺。適應常態化、打好持久戰,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堅持不懈奮戰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