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佛心天子",愛妃去世後更欲遁入空門,但其結局

中國歷史上,真正信奉宗教的皇帝不多。梁武帝算一位,順治帝也算一位。梁武帝的始末是清楚明瞭的,而順治帝愛新覺羅 福臨的終結卻有著不同的說法。

有人說,愛新覺羅 福臨後來捨棄了皇位,遁身、涅槃於佛門,而不是病死於大內;有人則說,他是身染天花,病逝於宮廷。

那麼,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一、多種原因,造就"佛心天子"。

順治帝愛新覺羅 福臨成為一位篤信佛教的皇帝,主要在於生活環境的影響、個人秉性的使然。

起初,被自幼受到佛教薰陶的母親的影響著。後來,愛妃董鄂氏的去世,使他萬念俱灰,更是心向空門。

他被稱為

福臨與愛妃董鄂氏(劇照)

加之,順治是個既任性又多愁善感的人,排洩愁苦於佛門,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於是,多種原因的促成,使得大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傾心向佛,欲遁空門。

順治十四年(1657年),在太監的周密安排下,愛新覺羅 福臨與海會寺的和尚憨璞聰會面。之後,順治帝非常欣賞憨璞聰,時常向他請教佛法,並賜給他"明覺禪師"的封號。

隨後,順治帝還召見了玉林通琇、木陳忞、 溪森(行森禪師)等僧人。

福臨讓玉林通琇為他起法名為"行痴"、法號為"痴道人"。玉林通琇盛讚他是"佛心天子",順治便在僧人面前折節稱"弟子"。

他被稱為

玉林通琇法師(像)

順治帝曾對和尚木陳忞說,我一來到佛寺,就覺得舒心,就不願意再回皇宮,因此,我的前生肯定是個僧人。

據有關統計,順治帝曾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先後三十八次到寺院談禪論佛。

後來,福臨還召命僧人行森禪師為他剃度,決計舍位向佛。由於孝莊太后的極力干涉,福臨也就是隻留了個和尚頭而已。

他被稱為

孝莊太后(劇照)

二、霧裡探花,試說福臨歸宿。

從現有的一些史料來看,福臨應該是身染天花之疾,病死於皇宮大內。

1、民間佐證。可能是出於炒豆時,豆熟了會爆開的忌諱,福臨患天花時,清政府明令禁止老百姓炒豆。

2、歷史記載。

其一,《清世祖實錄》記載:"丁巳(初七日)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也就是說,福臨在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半夜,去世了。

其二,福臨病危時,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為順治起草了《遺詔》。

《王熙自定年譜》中是這樣記載的:1661年正月初二這一天,愛新覺羅 福臨突然病倒,病情逐漸嚴重。

他被稱為

患病的福臨(劇照)

正月初三,王熙奉召到養心殿聽命。正月初六的半夜裡,福臨又召令王熙到養心殿,對他說:

"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

隨後,王熙根據福臨的意思記錄書寫他的"臨終遺言"。王熙寫了一天一夜,向福臨呈報了三次。最後,福臨的"臨終遺言"在正月初七的傍晚撰寫、修改完畢。"遺言"交代完不久,福臨就去世了。

福臨臨死前強調:"祖制火浴,朕今留心禪理,須得秉炬法語……"。

愛新覺羅 福臨死後,沒有像他的子孫那樣處理遺體,而是被火化了。

他被稱為

大火在燃燒(圖景)

火化儀式,是由和尚主持進行的。這在行森禪師的門人為他編輯的《敕賜圓照 溪森禪師語錄》裡有記載。

該《語錄》說,1661年4月17日,行森禪師在景山壽王殿,用火把點燃了順治皇帝愛新覺羅 福臨的遺體。

他被稱為

行森禪師(劇照)

由以上種種,完全可以明證,順治帝愛新覺羅 福臨是因患天花而病逝了,而沒有遁入了空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