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陶濬宣題字


《晉唐小楷八種》介紹

此拓本集《晉唐小楷》內含唐刻宋拓小楷八種,王羲之:樂毅論、黃庭經、曹娥碑、行楷蘭亭序,樂毅論,王獻之:洛神賦,虞世南:破邪論序,褚遂良:陰符經。此冊現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前有明代著名收藏家項子京收藏印、翁萬戈藏印等,後有翁同龢、王澍等跋文。

摹刻小楷書,宋代開始盛行,各種叢帖多刻有小楷書。其中以越州石氏帖最為著名,小楷帖多而摹勒精細。帖應為宋紹熙間越州石熙明摹刻。明清收藏家好集各種晉唐人小楷書,有取自單刻本,有從各種叢帖中拆出裝為一集。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目錄


大致目錄

晉唐小楷(陶濬宣題、鈐印:陶氏文沖、翁萬戈藏等)

小楷樂毅論(東晉·王羲之)

小楷黃庭經(東晉·王羲之)

小楷曹娥碑(東晉·王羲之)

行楷蘭亭序(東晉·王羲之)

小楷樂毅論

小楷洛神賦(東晉·王獻之)

小楷破邪論序(唐·虞世南)

小楷陰符經(唐·褚遂良)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清·王澍 跋文


跋:清·王澍 書於二泉寓樓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清·翁同龢 跋文


拓片賞析

  • 東晉·王羲之·小楷《樂毅論》拓片

解讀: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四十四行,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真跡早已不存一說真跡戰亂時為咸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右軍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樂毅論》 小楷,梁模本有題款“永和四年(348)十二月甘四日書付官奴”(小編注:《蘭亭序》是永和九年,也就是《樂毅論》要早了五年)。據說原石曾與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說《樂毅論》之書在武則天當政時散人太平公主家,後被人竊去,因懼來人追捕,遂於灶內焚之。王羲之《筆勢論》中對王獻之說:“今書《樂毅論》一本及《筆勢論》一篇,貽爾臧之,勿播於外,緘之秘之,不可示諸友。”他用自己精心創作的《樂毅論》作為範本,又以《筆勢論》作為理論,從虛與實兩方面啟發王獻之的悟性,導引其進入書學的正軌。從現存的本子中還可看到筆畫是靈動的,橫有仰抑,豎每多變,撇捺緩急;結構上或大或小,或正或側,或收或縮;分佈則重縱行,不拘橫行。從整體上言,在靜穆中見氣韻,顯生機。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樂毅論》(一)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樂毅論》(二)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樂毅論》(三)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四)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樂毅論》(五)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六)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樂毅論》(七)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八)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樂毅論》(九)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十)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十一)

  • 東晉·王羲之·小楷《黃庭經》拓片
  • 解讀:

    王羲之書法小楷欣賞《黃庭經》,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黃庭經》是魏晉時期頗為流行的道家養生修煉之書。傳王羲之所書小楷《黃庭經》系《外景經》。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郎之意態。關於黃庭經,有一段傳說:山陰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書法,因知其愛鵝成癖,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為寫經的報酬。王羲之見鵝欣然為道士寫了半天的經文,高興地“籠鵝而歸”。原文載於南朝《論書表》,文中敘說王羲之所書為《道》、《德》之經,後因傳之再三,就變成了《黃庭經》了。因此,《黃庭經》又俗稱《換鵝帖》,無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現在留傳的只是後世的摹刻本了。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黃庭經》(一)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黃庭經》(二)

  • 東晉·王羲之·小楷《曹娥碑》拓片
  • 解讀:

    王羲之小楷作品《孝女曹娥碑》絹本和拓本兩種

    此碑自明以來多摹刻於各匯帖中,題為王羲之作。歷史上或認為此乃晉人書,但不一定是王羲之。這幅書法的作者暫置不論,其書學價值則是客觀存在的。宋高宗認為它“纖勁清麗”,有晉人風韻,“非晉人不能如此”。文徵明則從中悟其“古雅純質,不失右軍筆意”。趙子昂、虞伯生推崇為“正書第一”。這些著名書家確實從絹素墨跡中體會出一種楷書法則上、書風氣韻上的高妙處,而這些又與唐宋以後書家的楷書不相同。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一)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二)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三)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曹娥碑》(四)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五)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小楷《曹娥碑》(六)

  • 東晉·王羲之·行楷《蘭亭序》拓片

  •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行楷《蘭亭序》(一)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行楷《蘭亭序》(二)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行楷《蘭亭序》(三)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行楷《蘭亭序》(四)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行楷《蘭亭序》(五)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行楷《蘭亭序》(六)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羲之•行楷《蘭亭序》(七)

  • 小楷《樂毅論》拓片

  •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小楷《樂毅論》(一)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小楷《樂毅論》(二)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小楷《樂毅論》(三)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小楷《樂毅論》(四)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小楷《樂毅論》(五)

  • 東晉·王獻之·小楷《洛神賦》拓片

  •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獻之•小楷《洛神賦》(一)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獻之•小楷《洛神賦》(二)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獻之•小楷《洛神賦》(三)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東晉•王獻之•小楷《洛神賦》(四)


  • 唐·虞世南·小楷《破邪論序》拓片
  • 解讀:

    《破邪論序》收入《虞秘監集》及歷代書法論著中,傳世刻本有款署“太子中書舍人虞世南撰並書”“太子中書舍人吳郡虞世南撰並書”二種。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中曾這樣論述,“世南書跡本自稀,而楷法尤不易得,不者唯《破邪論序》,稍大者《孔子廟堂碑》而已,《破邪》積能之極,幾奪天巧,所以不入二王室,猶似不能忘情於蹊逕耳。”

    此帖歷來轉輾翻刻者不少,如《玉煙堂帖》、《停雲帖》、《清鑑堂》等諸法帖,尤以《越州石氏本》為最佳。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唐•虞世南•小楷《破邪論序》(一)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唐•虞世南•小楷《破邪論序》(二)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唐•虞世南•小楷《破邪論序》(三)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唐•虞世南•小楷《破邪論序》(四)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唐•虞世南•小楷《破邪論序》(五)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唐•虞世南•小楷《破邪論序》(六)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唐•虞世南•小楷《破邪論序》(七)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唐•虞世南•小楷《破邪論序》(八)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唐•虞世南•小楷《破邪論序》(九)


  • 唐·褚遂良·小楷《陰符經》拓片
  • 解讀:

    據說褚遂良奉旨書寫的《陰符經》,有一百九十卷之多。此帖《小字陰符經》為著名的越州石氏帖刻本,其字小如豆,刻工精良。是褚遂良五十九歲時所寫。


    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拓本

    唐•褚遂良•小楷《陰符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