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自信”“盲目乐观”…别笑,这些幼稚的情绪是真的管用

一个英文俚语:“装着装着就真了(Fake it till you make it)”读起来很押韵,听着也挺像一句格言。

毕竟大部分押韵的句子都让人印象深刻,琅琅上口最好,不必真的包含什么道理——不过,这招是真的管用!装着装着,真的能成。

不过在使用中,我们也必须拿捏好尺度,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应用这条原理呢?

“假装自信”“盲目乐观”…别笑,这些幼稚的情绪是真的管用

在一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人的自信会创造出积极的社会地位,即使别人认为这种自信并不合理。

想象一下,学生时代的极具领导力的班干部,成绩不一定好,但他的领导力背后必定有着足够的自信支撑,这仿佛是一个道理。

因此,当一个人展现出自信时,我们通常会相信他。

“假装自信”“盲目乐观”…别笑,这些幼稚的情绪是真的管用

也就是说,你可以先用假装自信,然后别人会用积极的眼光看你,相信你有比实际更高的社交水平与任务技能。接着,你就可以利用这种社会反馈来获得真正的自信。


所以,在面试的时候,一个自信的微笑真的非常加分。

心理咨询师一种技术叫“假想反思”,教人如何科学理性地利用“假装”来办成事。

在假装理想的自我之前先退后一步,反思一下那个理想自我会如何表现。

整个技巧分为三步。

第一步,天马行空地自由想象“假如我已经成了理想中的成功人士/精英,我会怎么表现,怎么行动?我该如何改变行为举止?我行动之所及先从哪里下手?

第二步,把所有可能的表现和行为列出来,然后按照难度从小到大排列。

第三步,从那些最简单的行为开始,一步步开始“假装成理想的自我”。

一开始的成功会增加自我效能感,激励着你完成清单上更困难的任务。

这会使人获得新的视角,流畅地改变行为,以达到理想自我。

“假装自信”“盲目乐观”…别笑,这些幼稚的情绪是真的管用

所以这里的“装”指的是退后一步评估各种选项,然后向前一步达到你理想中的自我,从而“成真”。对于有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尤其“渴望变成更好的自己”的人,这个方法特别有效。

另一项研究则探讨了如何通过“表现真我而非假装”来取得成功。

研究者发现,在社交场合谈论自身目标和愿望的人,会比那些只谈日常通勤和生活义务的人得到更多尊重和佩服。

一项后续研究发现,光是表现得强大和快乐就能产生持续的积极效应。特别是在一个人刚刚进入新团队时,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在一个团队中,那些假装快乐自信的人会显得更有权威,也被同伴评价为更积极主动。这个印象还会延续到之后的会面中。

这是因为这些人在心里做好了更强大的准备,而这种心理会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之中。最初的果断自信,建立了一种可以持续下去的沟通模式。最终,这些人即使不是最优秀聪明的,也更容易处于层级顶端。

现在你应该对“装着装着就真了”背后的科学道理有了很好的了解,也该知道怎么把它用做一项策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