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聊城文化的根,運河是聊城文化的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水”是聊城文化的根,運河是聊城文化的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東昌湖美景

在山東省西部,京杭大運河畔,有一座曾被譽為“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腑,江北一都會”的水城——聊城。幾千年來,經過歷史的積澱,這座水城擁有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文化神韻。

“水”是聊城文化的根,運河是聊城文化的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運河美景

聊城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城市,其魅力所在在於“水”。明清時期,聊城因京杭運河漕運的發達而繁榮400餘年,古運河孕育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而齊魯文化和燕趙文化的浸潤鑄就了聊城的地方特色。當年,因運河通船,交通便利,街巷交錯,亭館櫛比,都市華貴,經濟繁榮,車檣如織,商賈林立,人馬絡繹不絕,沿河過往或者流連觀光的大小官員和文人墨客自不必說,只乾隆皇帝東巡,南巡就曾9次駐蹕於此。

“水”是聊城文化的根,運河是聊城文化的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古城大街

聊城古城池位置和佈局宛如鳳凰,故素有“鳳凰城”之稱。現在,千年古城保存完整,古風猶存。

“水”是聊城文化的根,運河是聊城文化的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美麗的東昌湖猶如錦帶環抱古城,與古老的京杭運河,寬闊的徒駭河相互連通,形成了“湖河相連,城湖相依,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體”的獨特水城風貌。

“水”是聊城文化的根,運河是聊城文化的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城中有湖,湖中有城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聊城就是一個重要城池,《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記載:“齊田單攻聊城,歲餘,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可見聊城有記載的歷史至少在2500年左右。元代會通河的開通,促進了聊城經濟的發展,到明清時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歷代文人墨客途徑聊城或題詞,或吟詩,都對聊城讚不絕口。

“水”是聊城文化的根,運河是聊城文化的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光嶽樓

聊城歷史文物古蹟眾多,歷史上就有聊城八景之說,今存光嶽樓,山陝會館,曹植墓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散落在全市有400餘處名勝古蹟,見證著聊城的歷史悠久,述說著聊城昔日的輝煌。

“水”是聊城文化的根,運河是聊城文化的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孔繁森雕像

古往今來,聊城名人輩出,燦若星辰,從射書救城彪炳史冊的義士魯仲連到為國為民浴血抗日的張自忠,從殫精竭慮創建海源閣的楊以增到千古奇丐興辦義學的武訓,到新時期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他們的名字和業績在中華文明史上熠熠生輝。

“水”是聊城文化的根,運河是聊城文化的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