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受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派遣,廣西紅十字援鄂救援隊三名隊員馳援武漢35天,成為最美“逆行者”。在一個多月的救援工作中,協助彙總、追蹤全國紅十字系統援鄂物資去向,並協助總會工作組做好後勤保障、開展轉運、聯防聯控等外勤工作。

圓滿完成任務凱旋後,隊員們在集中隔離休整的14天裡,回顧記錄了這次特殊的救援歷程。

一起來看他們的【援鄂日記】。


受命出征援荊楚

2月19日,我在百色接到自治區紅十字會緊急通知:前往武漢,馳援抗疫一線。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全國打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以來,各地實施嚴格的隔離防控措施,設卡封控。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市已全面“封城”,鐵路、航空等公共交通全部中斷。為便於工作,自治區紅十字會調用了百色市紅十字會救援車,讓我們開車前往湖北,“帶車馳援”。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糧草足心不慌”,按照20天完全自我保障的目標,2月21日清晨,我們帶著滿滿一車物資向著武漢出發了。

受疫情影響,原本車水馬龍的泉南高速車輛稀少,但我們還是制定了比較安全穩妥的行車規定,“兩小時停車休息30分鐘,燃油剩三分之一就加滿”。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每次進入高速公路服務區,我們醒目的紅十字救援隊服總是特別引人注目。進入武漢高速後,幾乎就看不到同方向行駛的車輛了。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午夜時分抵達武漢市區,街上一片寧靜,偶爾看到一輛接送醫護人員的出租車在空曠的街道上駛過。

新的“戰場”已在我們眼前。


當好戰地勤務員

“靈活精幹”,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領導對廣西紅十字援鄂救援隊3人組合的評價。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在武漢抗疫前線,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對湖北省紅十字會、武漢市紅十字會以及湖北省其他12個市、州紅十字會接收全國紅十字系統援鄂物資數據進行核實與核查。我們3人都參加過四川蘆山地震、雲南魯甸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的實地賑濟救援,熟悉業務,配合默契,協調、核對等工作都處理得井井有條。首批物資數據的彙總、核對工作完成後,我們就主動向總會工作組申領其他任務。

正值武漢抗疫最吃緊的階段,外勤任務時常應接不暇,我們的救援車成了保障工作的絕佳拍檔,每當有臨時緊急任務,我們總能駕車直奔現場,緩解燃眉之急,總會領導開玩笑地誇我們是最佳“戰地勤務員”。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一天中午,總會工作組突然來電,萬分急促地通知我開車到35公里外的物流園領取一批冷鏈箱,火速送往武漢火車站裝運一批藥品,緊急發運北京。

為了運送這批藥品,交通運輸部發出了緊急運輸指令,協調國家鐵路集團讓14:10抵達武漢的動車臨時停靠,協助將藥品送往北京。

物流園離火車站有32公里,當時離動車發車只有不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十萬火急!

顧不上細問,我照著導航指引,用最短的時間趕到物流園,取出冷鏈箱,直奔火車站。一路飛馳,冷鏈箱裝載的藥品終於及時裝上了等候在站臺的動車組,緊急任務圓滿完成!看著動車徐徐開出武漢站,我坐在車裡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第二天,在《北京日報》和中央電視臺的宣傳報道畫面裡,我看到了那些冷鏈箱,心裡倍感自豪!儘管我們做的事情多數都是瑣碎的小事,彷彿是微不足道的沙粒,卻能聚少成多,構建起抗疫阻擊的堅強堡壘。


穿越時空的傳承

由於外勤任務需要,我經常要開著救援車到分佈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武漢急救中心等紅十字救護轉運隊的駐地。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中國紅十字救護轉運隊”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抗戰時期。1937年南京淪陷,從淪陷區撤出的17輛救護車到達漢口,組成武漢戰場主要的救護力量。1938年1月30日,一個3人醫療小組到達漢口,其中一位醫生名叫白求恩,救護隊將他們送到晉察冀邊區,在槍林彈雨中挽救了無數生命。後來在武漢會戰期間,噴塗醒目紅十字標誌運輸傷員的紅十字救護運輸車輛遭到日軍飛機攻擊,幾乎損失殆盡。

8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紅十字救護轉運隊的負壓救護車,再次穿梭在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運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不分晝夜、爭分奪秒地與死神搶時間,成為“希望的搬運工”、“生命的擺渡人”。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隨著抗疫勢態轉好,新增新冠肺炎患者逐步減少,武漢各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要將存餘病患集中轉運至指定的10家醫院,以便歸零後接診普通患者。3月3日晚,武漢急救中心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工作組,協調了紅十字救護轉運隊所有的負壓救護車到急救中心集合,前往武漢市第五醫院將199名新冠病患轉運至火神山醫院。我也有幸親眼見證了這次歷史性的轉運任務。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幾十輛閃爍著藍色救護燈的救護車旁,身穿防護服的紅十字救護隊員忙碌穿梭,80多年前在戰場上搶救傷員的紅十字人的身影彷彿穿越了時空,與現場的救護隊員重合到一起。

初心不改,山河無恙。


嚴謹防護零感染

零感染,是總會工作組一直強調的任務。做好個人防護是開展救援的首要前提,在武漢一個多月里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一切,讓我們養成了嚴謹的防護習慣。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3月15日,我接到任務去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中法新城院區面積較大,新冠患者做CT的時候為避免在樓內運送過程中發生交叉傳染,醫院採用了負壓救護車院內轉運的辦法,救護車往返一趟約15分鐘。那天,我注意到一位重症病患剛開始還能配合醫護人員做轉移準備,突然間病情轉危,各項生命指徵斷崖似地往下掉,一切都發生得太突然、太急迫,看到醫護人員立即將病人送往重症室搶救,我心裡仍止不住地為他感到緊張。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病毒無情,我們能做的也必須做的就是盡一切努力防止感染。到武漢以來,我一直隨身攜帶小瓶裝的酒精噴霧和免洗液,每次出車回來,不管時間多晚,我都要拿著小噴霧把車子的座椅、把手等部位噴一遍,堅持一趟一消毒。乘車的都是援鄂的兄弟姐妹,我要對他們負責,也要對自己負責。考慮到要進出醫院等高風險場所,車裡的急救箱裡一直備著防護服和醫用手套。以前沒有出門戴口罩的習慣,現在我們笑稱出門沒戴口罩,感覺就像沒穿衣服一樣。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為了疫情防控,我們都自覺改變了行為習慣。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相比在一線鏖戰的醫護人員,我們只是逆行,稱不上英雄。這次武漢特殊戰“疫”的救援經歷,在我的紅十字志願服務經歷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我為自己是一名紅十字志願者,是一名中國紅十字國家賑濟隊隊員,是一名開著廣西紅十字救援車馳援武漢抗疫一線的紅十字志願者而自豪!

【援鄂日記】駕車馳援武漢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