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飛從-經驗(1)

我們喜歡把自己定義為“我是一個××樣的人”,當人不斷給自己植入這種暗示的時候,就會陷入僵化固著,限制個人的發展。當然潛意識讓你這麼做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當你不斷如此給自己貼標籤的時候,你彷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彷彿能夠隱身於某種更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找到了歸屬感和不改變的理由。

性格的本質。

​以我們常用的這幾個詞為例:懦弱、內向、暴躁、樂觀等。


這其實是我們在壓力狀態下慣性的反應模式。我們受傷的經驗多了,做起事來就會謹慎、小心、畏畏縮縮,看起來是懦弱的。如果說一個人懦弱,可能他在某個領域裡感知到的挫敗比較多,對結果的危險度評估高於常態值,所以他要根據自己的評估來做出反應。只不過是你沒經歷過他的傷,所以以你的標準看他是懦弱的。如果你的自評是懦弱,我猜你是在跟常態值做了比較,而不是結合自己的經驗在比較。在沒有受傷的領域裡,他可能比誰都勇敢。他只是受過傷,於是被我們的文化貼了個標籤,叫懦弱。

叢飛從-經驗(1)


內向也是如此,對於人際交往的危險度和困難值評估偏離了常態值,就被貼此標籤。

脾氣暴躁的人,會對誰都如此嗎?顯然不是,總有一兩個能讓他安全到耐心說話的人。暴躁的人是因為在溝通中被忽視過多,在他的經驗里正常交流是無法引起別人的重視的,所以他會慣性地啟用高濃度的溝通方式來引起對方的注意。你在一個坑裡掉幾次,你也會走路習慣性地繞開走,即使後來那個坑沒了。


強勢也是如此,如果我不把自己假裝到強大不可被傷害,你們就會來傷害我。因為我不相信有人會保護我,在經驗裡那些該保護我的人,尤其是早年的父母,都沒有盡到保護我的義務,沒有人保護過我,沒有人真正愛過我,所以我只能把自己搞到看起來所以我只能把自己搞到看起來很強大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就像發炎一樣,看起來腫得很大,其實只是因為積液過多。

叢飛從-經驗(1)


樂觀則是經驗裡對希望、成功的達成度比較高,心想事成的次數比較多,正向的強化比較多。再進一步正向強化,就容易形成盲目樂觀。比如說史玉柱,年輕的時候做啥成啥,所以就盲目樂觀,敢不用銀行貸款就蓋巨人大廈,結果,就從首富淪落成首負了。


性格只是一種生存之道。我們在某個領域裡經受了某種同樣的刺激強化後,我們就摸索出來了一條生存之道,讓我們更好地活了下來。我們活下來後,情境和周圍的人都會發生變化,但我們的潛意識會保留當時的應對模式,到了新情境裡,就成了應對不良的慣性模式,就被稱為不好的性格。


這些經驗越是來自早期,越容易固化。你在童年尤其是幼年時期跟父母的相處關係中,摸索出了應對他們給的壓力的方式,也就是我們長大後習得的應對方式,我們稱之為性格。

比如說從小就被父母要求這樣那樣的人,就會嘗試反抗,反抗經驗成功的人就被認為創造力強或強勢,反抗經驗失敗而躲起來不動的,則就容易被認為是懦弱或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