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人數逐年上升,愁壞父母與政府,卻為何樂壞房產商?

單身人數逐年上升,愁壞父母與政府,卻為何樂壞房產商?


PART 1 │ 壹


清明節,大家都去上墳了吧?三土也想去,可惜沒去成,因為要見客戶。不過我和大家的心情是差不多的,上班如上墳麼。

既然是“上墳”,所以聊的都是些比較灰色的話題,比如經濟受到疫情這樣嚴重的衝擊,百業蕭條,樓市為啥還能迎來小陽春?國家限購、限貸、限售的力度辣麼大,為啥房價還金槍不倒,甚至還在漲?出生率一路下降,新增人口越來越少,為啥剛需客還是源源不斷,感覺有增無減?

討論來討論去,我們發現,除了那幾個天天被媒體掛在嘴邊的原因,像什麼貨幣政策、人口加持、夜壺理論外,還有一個不太被大家關注、卻十分重要的因素,也在極大地影響著樓市的發展與房價的走勢。

它就是讓無數父母操碎了心的——

單身

問題。

單身人數逐年上升,愁壞父母與政府,卻為何樂壞房產商?


PART 2 │ 貳


中國年輕人的單身問題,近年來頻頻登上熱搜榜。

民政部的數據顯示, 2018年時,全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比俄羅斯和英國人口的總和還要多。如今,這個數據肯定更加恐怖。

伴隨“第四次單身潮”一起來的,是不斷下降的結婚率,和逐年上升的離婚率。

三土查閱了過去五六年的數據,發現2013年時,全國的結婚率還有9.9‰,之後2014年降到9.6‰,2015年又降到9‰,2016年再降到8.3‰,2017年接著降到7.7‰,幾乎呈現一條單邊快速下降曲線。

到了2018年,全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13.9萬對,比上年下降4.6%,結婚率只剩下7.3‰,比上年降低0.4個千分點,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低。

單身人數逐年上升,愁壞父母與政府,卻為何樂壞房產商?

就各地情況來看,基本遵循越是發達地區,結婚率越低,離婚率越高的規律。

像全國結婚率最低的綠帽,說錯了,是桂冠,就戴在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的頭上。2018年,上海結婚率只有4.4‰——不愧是“東方巴黎”,敢情上海銀民都開始學習法國人,只談戀愛不結婚啦?

當然,wuli浙江也好不到哪裡去,以5.9‰的結婚率緊隨其後,排名倒數第二。另外,像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的結婚率也低得驚人。

不僅結婚率下降,年輕人的初婚年齡也不斷被推遲。

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地結婚最早的是湖南省,但也接近25歲,整體達到了“晚婚”水平。而在經濟發達的上海、廣東、江蘇等地,平均結婚年齡都已超過30歲。其中,江蘇省更是以35.8歲秒殺日韓,這讓三土都忍不住懷疑人生:

江蘇的男同胞,你們究竟是太南了,還是都彎了?

單身人數逐年上升,愁壞父母與政府,卻為何樂壞房產商?

與結婚率的節節下降正好相反,這些年離婚率卻是一路攀升。

民政部《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當年全國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446.1萬對,比上年增長2.0%。其中,民政部門登記離婚381.2萬對,法院判決、調解離婚64.9萬對,離婚率達到3.2‰。

單身人數逐年上升,愁壞父母與政府,卻為何樂壞房產商?

對於這一社會現象背後的原因,磚家們一口氣能說出五六七八種。其中有一派磚家將它歸咎於高房價——房價太高,導致年輕人買不起房;沒有婚房,自然結不起婚。這一分析,看似符合邏輯,卻並不完全吻合數據。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啥意思,很多年輕人,明明沒結婚,卻不與父母住在一起,或者,一個人在外打拼,但並不是苦哈哈地找人合租,而是租套房或買套房來一個人住。

這樣的情況現在越來越普遍,它使得上面那條邏輯鏈或許需要反過來理解:由於單身獨居比例越來越高,過去三口之家或一對小夫妻住一套房,現在男女各需要一套房,這就使得市場對於房屋(尤其是中小戶型)的需求量×2;而需求的翻番,進一步推動了房價的上漲。

這方面,杭州的事例很能說明問題。


PART 3 │ 叄


在杭州,位於鳳凰山北萬松嶺上的萬松書院可謂無人不曉。但萬松書院的出名,倒不是憑藉“學堂”的名號,而是因為它和上海人民公園、北京中山公園一樣,開闢了旅遊休閒之外的全新業務——相親。

每到週末,你總能在那裡看到一堆銀髮老人,拿著各種資料,在為自己的大齡未婚兒女找對象。

單身人數逐年上升,愁壞父母與政府,卻為何樂壞房產商?

杭州年輕人的單身情況有多嚴重?

本塘電視節目《相親才會贏》曾做過調查,結論是:杭州單身人數比例近6成。而某招聘平臺和某婚戀網站攜手發佈的《2018年職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則顯示,杭州參與調研的職場人中70.04%處於單身狀態。

恐不恐怖,嚇不嚇人!

目前,杭州的單身人口數量高居全國城市第六,在浙江省排名第一。身為“翠苑吳彥祖”的三土,對此也做了一些微小的貢獻。

單身人數逐年上升,愁壞父母與政府,卻為何樂壞房產商?

對於單身青年這個群體,阿里巴巴所出的《中國空巢青年圖鑑》曾給他們,不,是我們畫過相:多分佈於高薪職業,其中金融、互聯網IT、教育位居前三。

單身人數逐年上升,愁壞父母與政府,卻為何樂壞房產商?

雖然畫得不太精準,起碼每週義務寫稿、很少收穫打賞的三土是“被高薪”了,但總的來說,大部分單身人群具有較高消費能力這點,我還是承認的。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寵物經濟這幾年在年輕人中間的迅猛發展。像我們辦公室裡,單身的同事家裡幾乎都養了貓狗,而且不止一隻。光貓糧貓砂看病絕育,每個月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有時候三土忍不住問這幫90後:養個貓那麼勞神費錢,幹嘛不直接養個孩子?結果就是收穫各種白眼,順道還給我頒發了個“城記小王叔”的江湖諢名——關愛85後,人人有責,從我做起。

當然,衣食住行,人之所需,單身最大的開支還是買房。畢竟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租的房和買的房,住起來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而這次新冠疫情中各地對於房主與租客的“雙重標(zui)準(lian)”,更是激發了許多“X漂”的買房緊迫感。

與過去買房的重任主要由男同胞承擔不同,最近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單身女性開始獨立買房。這就相當於為樓市新增了一倍的購買力,其威力是政府無論如何貨幣放水、政策鬆綁、搶人大戰都刺激不出來的,所以說,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房價的永動機。

單身人數逐年上升,愁壞父母與政府,卻為何樂壞房產商?

昨天,三土將這個重大發現告訴了隔壁小王。於是,這位平素喜歡將男女平權掛在嘴上的白左boy,立馬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從好好寫稿攢錢買房,修正為嫁個房姐回家收租。

好吧,你贏了。世界是屬於我們的,也是屬於你們的,但歸根到底是屬於不要臉的。


PART 4 │ 肆


華南海鮮市場的蝙蝠扇了一下翅膀,引發了全球範圍的新冠肺炎,扇掉了無數企業的全年訂單,和無數人的飯碗,但也讓一眾手遊公司、直播網紅賺得盆滿缽滿,一個季度就完成了全年KPI——“蝴蝶效應”有時候就是這樣讓人意想不到。

同樣意想不到的還有,讓無數父母擔憂犯愁,甚至讓政府都絞盡腦汁、希望加以解決的單身問題,卻成為支撐樓市繼續發展的新的不竭動力。

對此,我們究竟應該是笑呢,還是哭呢,或許,順其自然就好。

不過,過高的單身率終究是個嚴峻的社會問題。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號主,三土建了個杭城單身男女交流群,歡迎杭州的廣大單身狗入群“脫單”(因為不清楚頭條文章裡能否插入群二維碼,所以想要入群的可以添加三土的個人微信tgnf1987,我手動拉入)。已婚人士,請繞道左拐。

(更多長三角區域城市分析文章,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三土城市筆記”或“三土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