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終總結

早就聽別人說本命年會比較倒黴,的確,這一年在工作和生活上都不是那麼順,不過所幸沒有留下什麼遺憾。

工作上,八九月份還在離職的邊緣徘徊,後來換了個城市,感覺離職可以先放一放,一邊應付工作上的瑣事,一邊八小時外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19年年初的時候,我還在手賬本上寫著年度目標,有一些小目標也達到了,比如閱讀量的安排,理財收益率的目標,但是也有很多目標還是原地踏步,比如日語的學習,公眾號的運營。

人生嘛,喜悅的身邊總是繞著憂愁,不然怎麼能讓我們喜悅呢?

讀書

年初定的目標是50本,已完成54/50,達標。


2019年終總結/2020寄語

還有兩本沒寫上去,是12月讀的《空響炮》和《好物集》

說起來,我開始大量閱讀的出發點是為了寫書評,因為有輸入才有輸出,但是慢慢地發現,讀書是一個認識世界的過程。

當我讀《耳語者》的時候,眼前就開始浮現前蘇聯民眾生活的場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我還沒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但是書籍卻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一個蘇維埃國家有如此堅定的信念和不朽的斯大林精神。

當我讀《死屋》的時候,我開始漸漸看清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死屋手記》中的是怎樣的生活場景,這個歷經苦難的戰鬥民族,在廣袤的西伯利亞土地上曾經又發出怎樣的呼號?

······

我有時候會感到,閱讀一段歷史,或是一本傳記,甚至一部小說,自己從上帝的視角審視書中的人間發生的一切,那種掌控感是現實生活中幾乎體驗不到的。

讀得越多,看到的世界就越大,能夠理解得事情也就越多。書裡包容一切:異性戀、同性戀、戀物癖、處女座、不婚者、丁克族······慢慢地,自己也能接受很多現在社會的倫理接受不了的一些做法何想法。

閱讀,讓生命更多元。

旅行

這一年連出差加假期,大概去了十五個城市。最北到瀋陽,最南到香港。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某個美食,也不是某個景點,而是這些地方的方言。

大學畢業我從江蘇來到廣州的原因之一就是想來感受白話地區的生活,自學了一點粵語就闖入這片陌生的土地。

廣府話抑揚頓挫,這大概也是它有九個聲調的原因,個人的感覺,粵語說起來就像唱歌一樣,讓人覺得很舒服。

都說北京人懶,說話愛吞字兒,但是對他們話語中的“您”特別有好感。在北京呆的不是很久,而且都是在景點轉悠,走在南鑼鼓巷也沒聽著幾句正經的北京話,倒是挺遺憾的。

天津話就更有意思了,這是我今年最喜歡的方言之一。當時在天津的時候正好在看黃子華主演的《末代皇帝》,裡面的小太監一嘴天津話忒逗。不過在天津的茶館兒裡頭聽了場相聲,甚滿意。(如果我能早一點體驗到這些,說不定我讀起老舍他們的書就沒那麼吃力了)。

最後再說說這南京話。我19年最喜歡的三地方言就是:廣府話、天津話、南京話。在南京上了四年大學,愣是沒學著什麼南京話。倒是來廣州之後經常會找一些南京話的視頻或者歌來聽聽看看。那首《擠公交》一下子就把我的記憶拉回了南京。

其實旅行的過程就是看和聽的過程,看完聽完之後,想著想著,又踏上了另一個地方。

愛好

愛好有三,畫畫、手賬、日語。

>>1

畫畫之前有在斷斷續續地畫,但是學的不繫統,總感覺自己不得要法,又來一忙,就把這些擱在一邊了。這次重新撿回畫畫是因為十二月下旬的時候看到procreate,ipad上作畫變得很有意思,而且不用那麼多工具,一個ipad,一隻電容筆就可以搞定,等到興趣更加堅定了,再考慮買pencil。

現在一共畫了四五幅地樣子,陰影那些處理得還是個菜鳥·····沒事,畫畫是要多畫的,畫的菜也要多畫。


2019年終總結/2020寄語


2019年終總結/2020寄語


2019年終總結/2020寄語


2019年終總結/2020寄語


>>2

作為一個手帳er,練習時長兩年半,19的手帳本做了一大半,不過今年想換電子手帳嘗試一下,一方面想把自己的畫也放進手帳裡,另一方面因為沒有打印機,所以想用更快捷的方式把所有的記憶都裝進手帳裡,所以開始嘗試電子手帳。

就算不喜歡也不要緊,明年可以再換回紙質手帳。

>>3

至於日語······說起來,我的日語前前後後學了也該有一年了。但是有時遇到的教學視頻並不能讓我完全適應,所以兜兜轉轉還在初級的語法裡糾結。

不過現在找到了一套自己喜歡的初級教學視頻,學起來稍稍有些輕盈,希望今年就能把N2拿下,去日本旅遊的時候也能比較輕鬆一點。20年,繼續前進。


在19年的時候,經常會患得患失,想很多但卻懶於或者羞於嘗試,害怕自己一時衝動,浪費精力和時間,突然覺得,自己對自己真的太固執了。

新的一年裡,我告訴自己,喜歡什麼就去做,三分鐘的熱度幫你淘汰掉的是你並不那麼喜歡,或者是你已經隱隱知道自己沒什麼天賦的事情,嘗試過,才不會遺憾。蔡瀾先生這幾天在微博裡評論網友不是說了嗎:做,百分之五十,不做,零。

2020寄語:just do i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