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大數據管理”賦能“家門口服務”最強大腦

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大數據管理”賦能“家門口服務”最強大腦

南京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大数据管理”赋能“家门口服务”最强大脑

社區作為一種社會地域共同體,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單位,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社區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也是政府惠民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的重要環節,其治理水平直接反映基層組織建設水平。

如何進一步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服務水平?如何讓南京江北新區泰山居民百姓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如何充分發揮黨建對網格化服務的引領作用?如何更好地提升網格員隊伍的服務效能?

在南京市江北新區泰山街道,圍繞建設“幸福泰山·宜居家園”的工作目標,依託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探索實踐出以黨建為引領、為居民打造“家門口服務”的創新思路,提供服務居民“最後一公里”的泰山“治”慧

線下網格紅色驛站把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

網格驛站作為網格員駐點場所,網格員可在驛站為轄區居民提供包括就業創業證、低保證、尊老金、市民卡辦理、黨員組織關係轉接等14項內容的政策諮詢及“泰山便民”APP線上代辦。除在網格紅色驛站辦理外,居民還可通過電話或微信聯繫網格員上門服務,或由網格員日常入戶走訪過程中表達代辦訴求,在業務辦結後及時向居民反饋代辦結果,方便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優質高效的服務體驗。除政務服務及黨群服務外,網格紅色驛站還提供生活服務、法律服務、健康服務、文化服務等多項內容。

聯動工作重心由社區到小區的服務“革命”

截至目前,全街範圍內的網格紅色驛站已建成45個,在建4個,服務人群達到了近6萬戶,服務觸角也進一步延伸到約65個有物業管理的居民小區內,使得驛站更好地和物業服務緊密結合,發揮解決物業問題的載體、紐帶和平臺作用。一方面,網格員在日常值守中可以常態化地和物業公司對接,通過雙方之間不斷磨合,引導物業公司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另一方面,網格紅色驛站也成為協調物業矛盾問題的場所,依託網格黨支部、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駐地單位等“五方聯動”機制,網格員、物業公司代表、群眾業主一起坐下來協商,面對面溝通解決問題,讓小糾紛不出驛站、大問題不出社區。

線上“大數據管理”賦能“家門口服務”最強大腦

如果說“家門口服務”是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終端,那麼泰山街道通過優化網格化社會治理雲平臺功能打造的大數據庫,則是助力“家門口服務”實時化、精準化的“最強大腦”。

2020年以來,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圍繞“家門口服務”精細化、精準化的工作目標,結合疫情防控人員信息摸排,啟動了大數據庫建設。網格員通過日常走訪入戶摸排採集網格內居民的各類全要素信息,每月通過手機APP上報至街道大數據管理中心,確保網格數據更新的動態性、及時性。同時,大數據庫對街道各部門開設信息報送和管理權限,由部門定期報送和更新本條口相關數據資料。網格員採集數據和部門條口提供的數據能夠在大數據庫中通過關鍵字段實現關聯匹配,為街道各部門、社區及網格員開展各項居民、企業服務提供數據參考,實現了網格採集數據和部門條口數據的精準對接。

南京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大数据管理”赋能“家门口服务”最强大脑

以低保數據為例,網格員通過平時入戶走訪採集責任網格內的低保人員家庭信息,並通過手機APP上報至街道大數據庫,在數據庫內通過人員身份證號進行數據關聯查閱,並根據其家庭收入、住房面積等相關信息,確認其是否符合低保認定條件,以便在網格員代辦服務時有效做出判斷。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創新社會治理體系,特別是完善優化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打通服務居民百姓的“最後一公里”,是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也是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的題中之意。

南京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大数据管理”赋能“家门口服务”最强大脑

為了和大家準時相見不走散

請大家置頂“微行泰山”

愛我你就星標我

立即加星標

南京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大数据管理”赋能“家门口服务”最强大脑

每天看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