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什麼為母則剛,我受不起!”

抑鬱,現代人內心潛在的惡魔。

有一群人,她們在經歷了一場死而復生後,在從少女到人母的蛻變過程中,卻因為體內的雌激素與孕激素的急劇下降,所以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不斷下降,一個不小心,就把抑鬱這隻魔鬼放了出來。

“別說什麼為母則剛,我受不起!”

“我說我生病了,可丈夫卻說我矯情。”

我們總說生孩子不容易,但是隻有真正經歷過生孩子的人才會知道,那個婆婆抱著歡喜,老公回家第一時間就親的小寶貝,是自己用生命以及一堆“後遺症”所換來的。

然而,比肉體上的痛苦還要炸裂的是精神。

“別說什麼為母則剛,我受不起!”

在貴州的一個醫院,做了一個關於產後抑鬱的調查,發現“產後抑鬱”疾病的發病率高達12%~13%,換句話說,就是每十個產婦中,就有一個人確診為產後抑鬱。

我一直都以為產後抑鬱不過是一種不常見的心理疾病,直到看到身邊的朋友被“折磨”的苦不堪言,我才知道,產後抑鬱是那麼的常見。

孕期的瑤瑤真的是我見過最活潑的孕婦了,愛吃愛鬧,因為是剖腹產,就在進入產房的前一晚都還在朋友圈中發個自拍。

生下孩子後,畢竟是新手媽媽,很多東西瑤瑤都不瞭解,甚至說根本就來不及瞭解。飯還沒吃上兩口,就被婆婆叫去餵奶了;好不容易能夠閉會眼睛,搖籃裡的孩子又開始哭鬧;尿片不會換,奶粉不會衝,還被婆婆埋怨都是當媽的人了,卻連這點小事都不會做...

“別說什麼為母則剛,我受不起!”

因為奶少,瑤瑤只好去催乳,而漲奶的疼真的是無法用言語來表示。可是,漲奶的疼還沒過去,乳頭又被寶寶吸破導致結痂,瑤瑤哭著說不想要母乳喂孩子了,可是婆婆死活不同意,連親媽也說奶粉對寶寶不好。

坐月期間,瑤瑤整個人都變了,越發地不愛說話,還特別地愛哭愛發脾氣,在她的臉上看不到笑容,吃不好睡不香。

所幸,丈夫第一時間發現了瑤瑤的不對勁,帶著瑤瑤去看心理醫生,才知道瑤瑤得了產後抑鬱。

其實在那之前,瑤瑤有跟自己的爸媽說過自己的情況,只是沒有人理解她,只是一味地說她不過是因為太閒得慌了,所以才會那麼矯情。

無痛呻吟,是對產後抑鬱最大的輕視。

“別說什麼為母則剛,我受不起!”

在《產科醫鴻鳥》中有一句關於產後抑鬱的敘述,讓我一直都記著,因為帶著“產後”二字,人們看輕了產後抑鬱的嚴重性。

在沒有經歷過生產的人看來,產後抑鬱不過就是玻璃心或者是心裡素質差,然後自以為是地以“矯情”來總結。對於剛剛升級做媽媽的人來說,其中說這話最多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丈夫。

首先,別以為生下孩子,女人的使命就結束了,真正灰色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別說什麼為母則剛,我受不起!”

還記得母親節當天,Ella的一篇關於“產後尿失禁”的推文,讓無數媽媽的得到了共鳴。

但是還有很多女人,產後可不止尿失禁這一個問題,還有子宮下垂,恥骨分離,而且產後還極度容易導致陰道感染等問題,對於正經歷著這些的媽媽來說,又怎麼能夠是一句“疼”就概括完的呢?

其實,哪有什麼為母則剛,不過是不得不剛,每當說完這句話,有多少人還記得為母的這個人也不過是個小女人,她也有脆弱的一面。

不要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女人當了媽媽就秒變超人,滿血復活的同時還外加各種技能,什麼東西都能無師自通,無所不能,人無完人,更何況是一個剛剛成為人母的她。

“別說什麼為母則剛,我受不起!”

這個社會對媽媽總是有著過高的要求,以至於當一個女人被冠上了“媽媽”的頭銜時,把她的付出當做是理所當然,大肆的讚揚,卻不知道,比起什麼要死不活的歌頌,她更加需要的是理解與支持,一句“我幫你”遠比那些冠冕堂皇的表揚來的強。

所以,別總是埋怨產下孩子後的她“性情大變”,多花些時間陪陪她,理解她,要記得,她首先是她自己,然後才是一個媽媽。

“別說什麼為母則剛,我受不起!”

最後借用一句我很喜歡的話,“願媽媽們今天(或任何一天)都不被塑造成一個「為孩子而無私奉獻」的典型,還不得不微笑著答謝。然後,你們喜歡現在的生活,和——現在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