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貴人語遲”,2歲男孩只會喊爸媽正常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表妹家的小兒子已經2歲了,但前幾天我去探望時,卻發現孩子只會喊“爸爸、媽媽”,連“姨”都不會喊。

但是看孩子行動正常,別人說的話也都能聽懂,咋就是不願意開口說話呢?難道真的是“貴人語遲”?

想想我女兒,當時一歲就能輕鬆地用簡單的話跟我進行交流了,我把我的疑慮和表妹一說,表妹笑著說,她們也有這些擔心,擔心他有語言障礙什麼的,為此還特意去了醫院呢。看了好多專家,最後給出的結論是:孩子一切正常,就是“懶”。

俗話說“貴人語遲”,2歲男孩只會喊爸媽正常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表妹說當時專家們說,判斷孩子是“語遲”還是“有問題”,一般可以通過這幾個方面來考量:

1、能否聽懂別人的話

智力正常的孩子,在一歲左右開始,即便不說話,也能聽懂大人簡單的話。就像表妹家的小兒子,平時不愛說,但是家人說的意思他大體都明白,而且會根據大人的意思,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娃說白了就是有點“懶”,不願意張嘴說。

2、能否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意願

有些寶寶雖然到了說話的年齡不張嘴,但是在行動上也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如果是這樣的話,爸媽就不用擔心了。可能孩子只是單純地懶,說話是早晚的事。

3、眼神是否靈動有光

語遲但智力正常的娃,眼神大都是靈動有光的,而那些問題孩子在眼神上總是表現得“呆滯木訥”。

俗話說“貴人語遲”,2歲男孩只會喊爸媽正常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4、能否按照他人指令行動

有的孩子不愛說,卻能按照家人的指令去行動,比如爸爸說“寶寶,幫我拿一個蘋果”,孩子能正確地從果盤中找到蘋果,並遞到爸爸手中,這樣的娃說話只是時間問題,爸媽只要安心等待就好了。

其實孩子說話晚一些,也是一種正常的情況,一般來說時候到了,孩子的語言發展會出現“逆襲”,但若寶寶表現出明顯“異常”,如目光呆滯、不願和他人交往、經常無故哭鬧時,家人最好要帶寶寶去專業的機構檢查一下了,那麼在平時的陪伴中,家人應如何讓孩子早說話呢?

1、多進行語言刺激

父母沒事的時候多和孩子交流,即便孩子不會說、聽不懂,爸媽也要儘量的多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時間久了就會在寶寶的大腦裡留下更多的語言碎片,等到孩子八九個月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就會更為快捷了。

俗話說“貴人語遲”,2歲男孩只會喊爸媽正常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2、多讓孩子參與群體活動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讓孩子去上早教課,讓寶寶融入同齡小寶寶的圈子,這對於孩子的智力和語言刺激都有很好的作用。即便不上此類課程,家人帶娃出去時也應多參與一些群體活動,讓寶寶多與比自己大的孩子相處,這對於孩子的語言感官,有非常好的刺激作用。

3、多進行音樂刺激

在每天的固定時間點,家人可以給寶寶聽一些輕柔的音樂,這不僅利於孩子音樂天賦的培養,對於孩子的語言發育也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你家的娃從幾個月開始說話的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